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全面推进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2022-04-20 13:351285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在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对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再动员和再部署,旨在全力推进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确保全面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黑臭水体排查是制订好治理方案的前提

找准问题是制订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的前提,“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则道出了问题排查和治理的重点,因此一定要扎实做好源头排水单元、末端排水口、管网及检查井的问题排查和水体各种水文、水质时空变化数据的调查工作,查清污水直排(外渗)点、外水入渗和水体水倒灌位置、源头和市政管网的混接状况、已实施工程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山地和丘陵城市,一定要把历史上排放山溪水的渠(河)道变为排污(合流)渠涵的原因查清楚、把原有的山溪水来源和现状去向查清楚。要善于先用“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不低,雨天是不是超负荷,排水口旱天是不是有出流,污水和合流管道是不是高水位,雨水管道旱天是不是满管流,污水管道浓度是不是沿程降低”等表观现象进行问题初判,为后续深化排查找出重点。这也是排查工作的捷径,不仅要查出真实的问题,还要查出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更要保证排查结果质量。

以真实的排查结果和有针对性的问题研判为基础,才能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其中,污水管网等治理方案一定要将治理污水直排口、补齐污水管网短板以及封堵外水入渗和倒灌等工作作为重点。治理方案还要包括把山水渠(河)道所纳的污水“赶”出去的措施。一定要将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治理与结构性缺陷检测结合起来,查出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切不可把排水管道缺陷排查和治理做成“两张皮”。合流制系统改造一定要因地制宜。

治理方案一定要以扎实有效的排查数据作为支撑,切忌“情况不明办法多”,措施一定要能够可实施、有成效;切忌“高大上”,花钱没效果;切忌不“对症下药”、不因地制宜、不考虑工程实效。

持续推进源头污染治理支撑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削减效益提升

在推进源头治理方面,《实施方案》强调了要抓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强化了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加强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实施方案》要求“现有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毫克/升的城市,要制订系统化整治方案,明确管网排查改造、清污分流、工业废水和工程疏干排水清退、溯源执法等措施”。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进水浓度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污染物削减效益,不治理管网、一味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是不讲科学、不负责任的做法。

《实施方案》还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在完成片区管网排查修复改造的前提下,采取增设调蓄设施、快速净化设施等措施,降低合流制管网雨季溢流污染,减少雨季污染物入河湖量”。以是否完成排查修复改造为建设雨水调蓄池和快速净化措施前提,是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盲目建设雨水调蓄池,调蓄的可能不是理想中的雨污混合水,而是存留在管道中的地下水和倒灌的水体水。此外,有关部门也要协调好快速净化设施的出水标准。

强化流域统筹治理和水系治理来支撑水生态修复

《实施方案》从“加强建成区黑臭水体和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及“加强岸线管理”两个方面,强调“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的综合治理,对影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水质的建成区外上游、支流水体,纳入流域治理工作同步推进和因地制宜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其意义在于根据河湖干支流、湖泊和水库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情况,开展精细化治理,提高治理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流域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有了扎实有效的“岸上”和“水里”的治理措施,水体水一定会变清。水清了,对于那些“房前屋后”“路边桥下”以景观为主要功能的水体,一定要实现“旱天低水位运行”,为沉水植物生长创造基本条件,也为雨天雨水排水系统排放雨水提供受纳出路。沉水植物是水体生态恢复重要标志,是实现“鱼翔”的前提。从全国黑臭水体治理成功经验看,凡是做到景观水体“旱天看景,雨天看水”的城市,都实现了水畅流、鱼虾游、景观好、无倒灌、排水畅的效果。

《实施方案》鼓励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标准的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这为城市水体提供了重要的“清水”补充水源。有了“沉水植物”,补充了污水处理厂出水,城市水体就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再净化的载体。《实施方案》提出,“不应盲目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这是慎重和科学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与城市水体“清水”补充结合更是网、厂、河相结合的效果体现,是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成功实践的具体体现。有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清水”补充,也就能够有效严控以恢复水动力为由的各类调水冲污行为。

建立长效机制支撑“长治久清”构建

《实施方案》提出,“已经完成治理、实现水体不黑不臭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要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在认真评估、总结已实施措施的基础上,下力气解决好污水直排的“漏网之鱼”,解决好雨天雨水溢流污染给水体带来的影响,让治理好的水体“下雨不再黑臭”。

城市工程“海绵化”是解决径流污染最有效的措施,其在削减径流污染的同时,还可以削减径流水量。《实施方案》强调,加强设施运行维护,杜绝污水垃圾直接排入雨水管网。定期对管网进行巡查养护,强化汛前管网的清疏管养工作,对易淤积地段要重点清理,避免满管、带压运行,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一定要认真建立维护管理队伍,尤其是需要实施治理的县级城市,要在吸取地级以上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在精准施策的同时,一定要同步推进管理维护队伍的组建和配套机制的建立。

《实施方案》强调“要严格排污许可、排水许可管理。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应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纳入排污登记,并严格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全面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加强证后监管和处罚。到2025年,对城市黑臭水体沿线的餐饮、洗车、洗涤等排水户的排水许可核发管理实现全覆盖,城市重点排水户排水许可证应发尽发”。排水许可制度是《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确立的重要排水管理制度,是排水主管部门对排水户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各级城市一定要用好这一手段。

只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在查清问题的调查基础上,提高治理措施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严把治理工程质量关,强化维护管理,就一定能够实现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海南: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允许盘活利用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康养服务,并

0评论2025-03-05331

扩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

0评论2025-02-18356

立法助力打造养老“幸福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求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法规制度的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多地制定并施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力量助力打造养老

0评论2025-01-17376

海南修订燃气管理条例
新修订的《海南省燃气管理条例》于本月起实施。据介绍,在条例内容修订过程中,海南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需求,注重用创新的制度设计理念和方法回应发展趋势和群众期盼,加强对燃气行业发展的正向引领。

0评论2025-01-17371

新时代城镇水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规院水务院学术成果发布会异彩纷呈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中国建设报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城镇水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规院水务院学术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有关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新时代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1-16408

聚焦园林绿化“小切口” 改善人居环境“大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等作出部署。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完成投资约2.6万亿元。这其中,建设‘口袋公园’4100多个、绿道5300多公里、拓展草坪开放空间1.1万公顷。”一句句平实的语言中蕴藏力量、振奋人心,一个个务实的举措中鼓舞干劲、提振信心。

0评论2025-01-1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