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房地产20年:在松与紧调控间探索发展新模式

2023-11-29 09:472160

回看我国房地产过去20年的发展史,堪称波澜壮阔、风雨兼程。一边是商品房市场高速发展、房企快速扩张的“黄金时代”结束,居民居住面积不断提升、居住品质逐步改善;另一边则是稳楼市政策的不断出台,调控着楼市的热和冷,同时,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宜”。

时至目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深刻变化,调控政策转向,致力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居住条件发生质的改变

从小在北京生活、长大的刘颂(化名)见证了北京居住生活条件的大变化。

“最早我们住的是筒子楼,类似办公楼。一层好多户,一个大走廊,邻居们都在走廊里做饭;卫生间、洗澡间都是公用的,邻居之间约定,一三五女生洗,二四六男生洗;居住的面积也不大,只有现在一个起居室面积的大小。”刘颂回忆道。

2010年前后,刘颂和父母搬到了两梯三户的小区楼房。用刘颂的话说,“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了!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不仅面积大了很多,功能也非常齐全,采光等设计更优,还有地下停车库、专业化的物业管理。”

最近几年,让刘颂更欣喜的还有周边居住环境、配套的变化。刘颂居住在北京丽泽片区,在他最初的印象中,该区域比较荒凉。“随着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的落地与建设,区域内成片的商务楼宇拔地而起,地铁陆续开通,生活配套也逐渐完善。丽泽天街正式开业后,人气旺了起来。”

刘颂是我国居民居住环境变迁的缩影。早在2003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23.7平方米。根据住建部的调查,截至2022年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8平方米。

不仅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还有居住品质的提升。诸如随着老龄化趋势明显,社区、室内开始增加适老化设施,在二孩、三孩政策下,空间的功能性更加完善,此外,在居住场景中,绿色、科技的元素已经广泛植入,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赋能。

这二十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住品质逐步升级、配套设施更加齐全、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房住不炒”、住房保障齐头并进

二十年变化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更是政策的支持,一手抓“房住不炒”,另一只手推动住房保障建设。

虽然“房住不炒”概念在2016年正式提出,但是从2003年起,我国就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将时间轴拉回至2003年,随着“非典”的结束,在宽松政策的刺激、消费需求的复苏之下,房地产行业也很快触底反弹。

200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指出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明确多数家庭购买和租赁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体系,这推动住房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是在这一年的12月,北京按照“招拍挂”新标准拍卖的第一块大型国有土地,被顺驰高溢价拿下。

为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2004年初,中央政府采取了“管严土地、看紧信贷”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了稳定住房价格,我国开始启动“国字号”条文的调控手段,从2005年开始到2007年,“国八条”“国六条”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不过,在经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政府紧急救市下,房地产行业出现复苏,部分城市地价、房价过热,各种形式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现象不断出现,楼市调控全面加码。

2010年开始,“新国十条”“新国八条”先后祭出,上调首付比例、房贷利率,限贷、限购启动。仅在2011年,超过40个城市出台限购措施,有效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和房价、地价上涨过快的势头。

时间来到2015年,在多重因素之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多城地价、房价大幅攀升,销售数据也刷新纪录。为给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从2016年国庆开始,新一轮调控来袭,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各种手段出炉。

也是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一边是政策层面的房住不炒,另一边则是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深化和升级。

过去多年,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我国各地先后推出了“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2011年开始,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帮助1.4亿多群众安居。

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新的发展周期,随着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以及三年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受到影响,收入预期发生改变,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深刻变化,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新发展时期的重要议题。

因此,从2023年8月底开始,各地密集执行“认房不认贷”,取消或松绑限购,降首付、降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逐渐取消土地限价、商品房限价等,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控潮。

不仅行政措施调整与优化,值得关注的还有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继续探索。

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新模式此前已经被多次提及,“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等都是关键词。而在新周期新形势下,新模式又有哪些新内涵?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会议明确了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突破点,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三大工程建设”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点突破方向,也是未来金融支持房地产的主要领域。

无论是“房住不炒”还是建设保障性住房,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都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到居住消费的本质:一方面,增加保障房的供应,实行封闭管理,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面,在商品房领域,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实现房地产供应双轨制,有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的建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青海稳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把“培育发展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以上”目标任务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重头戏,鼓足干劲抓落实,在组织上高位推动,在措施上具体细化,在成果上务求实效,绿色建筑推进取

0评论2025-07-29238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是什么?答: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长势头强劲,总产值与税收收入逐年增加。然而,受市场规模减小、央国企区域下沉挤压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建

0评论2025-07-22190

广州加快建设建筑业现代产业
日,广东省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加快建设建筑业现代产业。分阶段实施 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意见提出,到2030年年底,广州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总

0评论2025-07-1562

青海加快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设
近日,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星级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查、建设管控到运维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4部门要求,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持续推进

0评论2025-06-19276

海南: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允许盘活利用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康养服务,并

0评论2025-03-05524

扩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

0评论2025-02-18556

立法助力打造养老“幸福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求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法规制度的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多地制定并施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力量助力打造养老

0评论2025-01-1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