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江苏南京出台技术导则 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2024-03-12 18:292130

为促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各类建设工程应用与推广,近日,由江苏省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应用技术导则》发布实施,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参照。

导则主要聚焦于拆建垃圾(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混材料)、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不包括工程槽土、工程泥浆等存在污染的建筑废弃物。导则适用于建筑、市政、公路、水务和园林等工程中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应用,分别梳理了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再生砖和路用再生混合料5大类资源化再生产品,进一步明确再生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主要应用范围,规范质量检验和施工验收要求,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如何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进行分级?目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常用于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导则在国标再生粗、细骨料分级体系上,结合废弃砖混和装修垃圾的品质,对多种来源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出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实现再生骨料的梯级利用。

各类再生品应该怎么用?根据导则,再生混凝土主要可用于建筑工程中梁、板、柱、剪力墙、临时性工程的桩以及非承重墙体、围墙、基础砖胎膜等部位;再生砂浆适用于市政排水沟、检查井、电缆沟、挡土墙、护坡及其他交通设施等的砌筑和抹灰,常用强度等级不超过M15;再生砖的品类较多,包括再生实心砖、混凝土多孔砖、路面砖等,主要适用于非承重墙体、围墙、基础砖胎膜、管井、管沟、电缆沟、侧石砌体,检查井、管沟、电缆沟、人行道、自行车道、景观道路(绿道)、停车场、广场等铺装,绿化小区、绿化护坡的围护等部位。

针对再生路用混合料的使用,导则提出,水泥稳定类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基层、底基层和台背回填,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底基层和台背回填,级配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底基层、垫层和台背回填,未筛分再生混合料适用于垫层、路基填筑和台背回填。

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南京将持续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建筑垃圾规模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青海稳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把“培育发展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以上”目标任务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重头戏,鼓足干劲抓落实,在组织上高位推动,在措施上具体细化,在成果上务求实效,绿色建筑推进取

0评论2025-07-29232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是什么?答: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长势头强劲,总产值与税收收入逐年增加。然而,受市场规模减小、央国企区域下沉挤压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建

0评论2025-07-22183

广州加快建设建筑业现代产业
日,广东省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加快建设建筑业现代产业。分阶段实施 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意见提出,到2030年年底,广州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总

0评论2025-07-1558

青海加快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设
近日,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星级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查、建设管控到运维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4部门要求,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持续推进

0评论2025-06-19272

海南: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允许盘活利用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康养服务,并

0评论2025-03-05520

扩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

0评论2025-02-18551

立法助力打造养老“幸福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求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法规制度的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多地制定并施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力量助力打造养老

0评论2025-01-1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