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聚焦民生福祉 创造智慧生活

2024-04-02 17:322510

美丽城市,智慧生活。“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2024年的工作任务中明确,把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民生福祉需求,既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核心追求。因此,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回答:如何使用数字化的技术,把握民生脉搏,回应民生所盼。

民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多维度、多尺度、多部门、多利益主体交织的复杂特征,其核心目标是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需求。尽管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民生治理领域仍存在短板,包括重视技术升级、轻视居民感受;重视数值监测和事后响应、轻视民生感知和事前研判;重视机器智能、轻视群众智慧等问题。在智慧城市中聚焦民生福祉,重点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对居住、就业及日常出行等活动的认知和服务能力,实现跨部门、多维度、多主体民生事项综合和动态管理。

在现有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人民城市理念,提出将民生感知—数据融通—智能研判—动态管控等多维度民生功能融入智慧城市系统,并从“能力”和“目标”两个维度讲述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提升民生治理水平的优化方向,推进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

完善民生领域的社会感知能力,健全服务于民的泛在感知网。

民生问题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相较于遥感对物理环境的感知能力,社会感知利用遍布的物联网设施实现对个体及群体的活动观测,为民生等问题的感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一方面,通过对居民日常生活、出行及典型活动中行为模式进行社会感知和观测,更好地理解居民日常活动的模式和规律。另一方面,利用物联网监测手段对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交通出行、医疗卫生、住房保障、设施供需、群体活动、日常安全风险等重点民生领域进行系统的主动把脉,能够更主动和便捷地掌握迫切的民生需求。在城市的智慧化运行中,基于综合社会感知能力的泛在感知网,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人文和物理环境的融合认知,促进基于人地耦合的系统分析。

提供互联互通的数据穿透能力,建设覆盖民生痛点的数据库。

民生问题通常需要多部门联动才能处置,尤其是对群众关切的居住、就业和消费等急难愁盼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是需要以民生事项为抓手,基于泛在感知网汇聚的多源数据,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穿透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二是围绕居民关切的痛点问题,构建可扩展可更新的数据库,实现多部门数据的融合和联动,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提升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

增强模型支撑和智能研判能力,建立面向民生治理的知识库。

智慧的城市需要智能的自适应的分析模型。城市智能化水平与城市的模型积累和分析能力直接相关。目前的城市问题治理逻辑仍然是以事后处置为主,不能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为了实现对民生关切问题的早发现、早介入,需要智能的模型库进行精准研判。在第一阶段,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分析模型,实现对民生数据的模式挖掘和问题诊断。在第二阶段,利用历史知识和经验,从不断累积的经验中学习知识和进化模型库,建立面向民生治理的知识库和城市建设管理的综合决策大脑。

建设模拟仿真和动态管控能力,创建民生领域数字孪生场景。

数字孪生能够为智慧民生提供可视化和交互式的环境。第一,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基础,构建面向民生领域的数字孪生环境,实现虚实融合和动态交互。第二,在数字孪生场景中增加知识发现、仿真模拟和分析预测功能,实现民生问题全生命周期跟踪和智能决策。第三,利用交互机制实现对民情民意的传达、处置和干预,在虚实映射的场景中促进民生治理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关注民生问题、考虑民生福祉、增强人民幸福感,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展望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需要落脚到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出发点,而综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人为本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模拟仿真、动态管控能力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为此提供支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青海稳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把“培育发展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以上”目标任务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重头戏,鼓足干劲抓落实,在组织上高位推动,在措施上具体细化,在成果上务求实效,绿色建筑推进取

0评论2025-07-29231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是什么?答: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长势头强劲,总产值与税收收入逐年增加。然而,受市场规模减小、央国企区域下沉挤压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建

0评论2025-07-22182

广州加快建设建筑业现代产业
日,广东省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加快建设建筑业现代产业。分阶段实施 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意见提出,到2030年年底,广州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总

0评论2025-07-1557

青海加快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设
近日,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星级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查、建设管控到运维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4部门要求,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持续推进

0评论2025-06-19270

海南: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允许盘活利用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康养服务,并

0评论2025-03-05518

扩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

0评论2025-02-18550

立法助力打造养老“幸福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求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法规制度的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多地制定并施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力量助力打造养老

0评论2025-01-1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