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力守护“四季花园”——垃圾填埋场治理的“海南实践”

2025-01-15 13:582900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使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

近年来,海口市城市管理局紧盯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以超容垃圾开挖转运工作为核心,同步推进剩余垃圾规范化封场和垂直防渗阻隔体系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完成160.16万吨垃圾外运处置。

科技赋能 生态修复的创新实践

走进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整座垃圾堆体区域已披上了黑色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环保膜,能有效杜绝雨水侵扰,严防垃圾异味扩散。

超容垃圾开挖转运工作的难点在于解决垃圾外溢臭气的问题,据介绍,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施工作业面大、臭气产生量大且垃圾场作业面位于高位区域,有施工地风向多样化的特点。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实行全方位综合除臭和监测体系,首创“五位一体”的多元立体除臭系统。

“经过多方论证研究,我们确定了‘堆体快速好氧稳定化预处理+开挖面本体药剂除臭+作业区高压雾炮除臭+堆体场界雾化帷幕除臭+周边高压移动喷雾车除臭’的多元立体除臭系统,可切实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恶臭气体外溢现象,降低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良好实践经验。”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经理闫小刚说。

据悉,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包含超容垃圾开挖转运、好氧稳定化预处理、渗滤液处置、除臭设计、存量飞灰处置、陈腐垃圾筛分、垂直防渗阻隔体系及生态封场等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的先进技术工艺。

其中,地下水垂直防渗阻隔体系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复杂、设计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该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上墙下幕”垂直防渗阻隔技术并在行业内创下“三个第一、一个首创”,即处理规模全国第一、防渗深度全国第一、柔性复合墙的平均深度全国第一,GCL(膨润土防水垫)与HDPE组合全国首创,在行业内的同类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在地下水污染管控方面,经过专家团队多次研究论证,确定采用‘柔性复合墙+帷幕灌浆+污染地下水抽排井+环境监测井’的技术管控体系,通过‘上游防渗、下游防污、中间抽排’的管控思路,有效切断污染地下水的迁移路径,工程完工后周边地下水水质逐渐改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科学管理 群策群力的环保实践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始终坚持以科学治理为核心,通过“敞开大门做环保”的创新实践,广泛吸纳公众意见,形成多方参与、共同监督的环境治理网络,不仅增强了公众对区域环境治理的认同感,还推动了周边环境的持续改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公众参与日等一系列环保教育活动,广泛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逐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建立公众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公众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环境治理工作更加贴近民生、符合实际,使环境治理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科学治理和公众参与外,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还创新运用了“物联网数智化监测系统”,对人员、物料、车辆、安全、环境等各项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预警,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据闫小刚介绍,通过“物联网数智化监测系统”,项目团队可根据监测数据及预警信息及时调整施工部署,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分析、业务联动指挥调度、最大程度降低人工干预度”的管理目标,不仅提高了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后续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值得推广的宝贵经验。

助力共赢 绿色发展的示范实践

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兼具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城市建设与管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其中,第一阶段超容垃圾开挖转运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彰显了海口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也标志着该区域环境治理迈入了全新阶段,不仅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城市面貌,还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这一项目的成功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建设单位之一的海口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韦进介绍说:“在海口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推进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此次超容垃圾开挖转运工作的顺利完成,是我们交出的一份阶段性答卷,也是我们继续前行、不断探索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新路径的起点。下一步,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海南: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允许盘活利用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康养服务,并

0评论2025-03-05329

扩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

0评论2025-02-18356

立法助力打造养老“幸福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求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法规制度的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多地制定并施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力量助力打造养老

0评论2025-01-17376

海南修订燃气管理条例
新修订的《海南省燃气管理条例》于本月起实施。据介绍,在条例内容修订过程中,海南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需求,注重用创新的制度设计理念和方法回应发展趋势和群众期盼,加强对燃气行业发展的正向引领。

0评论2025-01-17371

新时代城镇水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规院水务院学术成果发布会异彩纷呈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中国建设报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城镇水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规院水务院学术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有关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新时代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1-16408

聚焦园林绿化“小切口” 改善人居环境“大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等作出部署。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完成投资约2.6万亿元。这其中,建设‘口袋公园’4100多个、绿道5300多公里、拓展草坪开放空间1.1万公顷。”一句句平实的语言中蕴藏力量、振奋人心,一个个务实的举措中鼓舞干劲、提振信心。

0评论2025-01-1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