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第三年的低谷期,至今没有看见行业抬头的迹象。对很多私人地产公司来说,已经进入了生死存亡的阶段,有一部分已经发布了无力偿还借款的声明,剩下一部分也在准备起草声明,只等挣扎到最后一刻的时候向社会和公众发布。
通过采访多名房地产公司的资深前线员工,他们表示自然也感受到了来自公司濒临破产的压力。对个人而言,公司直接取消了合同约定的所有节假日福利津贴和半年度绩效,这其实就是变相降薪了;同时还合并业绩不好的片区公司,裁掉一大批合并后职能岗位重复的员工。对工作而言,由于销售不佳房款回款也少得可怜,用于支付材料款和进度款的资金也是一审再审一减再减,各材料公司都要求先款后货,施工分包公司做多少要付多少否则后面不再施工,这无疑增加了大量没有意义的协调工作,说白了基本上都是协调不动,没钱材料不送施工不动。然而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在2018年拿的地,开始卖房定的交付节点却是近在眼前。
还有一种来自劳动力市场紧缩的压力,也随房地产行业下行越发凸显。每年都有有几百万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地产行业在不停地裁员的同时也在物色价廉质优的毕业生,应届生迫切的就业竞争压力,面对僧多粥少的情况,能分到粥的僧人自然愿意少装一点粥。一旦他们的工作出现闪失,就会有一批前途不可限量的新员工等待入职,取代他们上位,甚至是薪资高一点的员工,都会被以各种理由辞退。
这种前后夹击的压力不停地作用在他们的身和心上,茫然间抬头看,前面路已堵,转身向后看,后面路已断。走了十几年的路走到了进退不得、万念俱灰的绝境,似乎只有抱着听天由命的心态才能安稳度过每一天,墙上挂着的“抢竣备、保交付、奋力一搏”的标语再也没有了鼓舞人心的力量,只剩下浓浓的讽刺味道。
原来工作中饱含的使命感、成就感、存在感早已在公司决定放弃员工的那一刻,被员工一同抛弃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拼尽全力通过努力工作维持着体面的生活,或是仅仅想要生存下去 ,而今无奈地发现,他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被困在了充满压力,没有意义的工作当中,在家与项目之间疲于奔命。
他们觉得房地产行业远远地背离了建筑优质住房的初衷,在一些特大号公司的带领下,中小型地产公司也有样学样招兵买马(经济、金融学博士),也玩起了滚资本雪球的游戏,地越拿越多项目越建越多,建设时间也越来越短,建设质量却越来越不像话。只要房地产行业形势下跌,销售和资金回笼速度赶不上开发建设速度,就可能导致烂尾楼盘和断供潮现象出现。
他们虽然作为即将被行业和公司抛弃的一代,但也衷心希望地产行业能脱离金融游戏漩涡,重振雄风建设真正的优质建筑楼盘,为人民谋福祉。他们牺牲在行业里的青春和人生才会显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