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城市绿道延展 服务设施拓展

2022-04-13 15:2244300

核心阅读

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态价值转化成果初现,未来公园社区启动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厚植生态底色,创造宜居美好生活,营造宜业优良环境,增强城市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这里空气新鲜,风景怡人,很适合健身。”在四川省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市民赵小花带着老年大学学员翩翩起舞。越来越多的公园和绿道,让他们开展活动有了更多选择。

这得益于成都持续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并形成了初步成果。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园城市有何特点?如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未来的公园城市又将是什么样?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城市绿道满足市民需要

清晨时分,鸟语花香。在成都市锦江区锦江公园绿道,张阿姨带着孩子漫步。

自公园城市建设启动以来,成都公园面积不断增加,城市绿道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327公里,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基本建成,完成凤凰山体育公园、新金牛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项目80个和各类公园小区184个,打造完成的200处“金角银边”示范场景也被绿色串联,成为人们生活休憩的场所。

不仅生态优美,公园里服务场景也日益丰富。沿着公园绿道,书店、花店、咖啡馆、茶馆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空间。“公园里设施齐全,各种服务也让人感到很便利”,每天早上到锦江公园跑步,是市民陈晓章喜爱的活动。

公园城市建设是否仅意味着在城市兴建更多公园?

“与一般的公园不同在于,公园城市建设不仅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更要让城市绿道满足市民多元需要,让城市成为花园、乐园和家园。”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绿道建设管理处处长吴本虹说,公园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使城市更为宜居宜业,城市治理和服务也将更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

如今,在桂溪生态公园,人们可以享受“智慧停车”,剩余车位数实时显示,出入停车场可以自助缴费。在锦江公园,共享储物柜、自助淋浴间等智慧设备,为前来运动的市民提供贴心服务。

“现在,市民在回家路上便可以体验社区绿道,感受到科普教育、运动健身等各类服务。”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说。

生态价值实现多元转化

贡嘎山与幺妹峰同框,瓦屋山、仁宗雪山清晰可见……得益于公园城市建设,近两年每年有超过70天可以从成都看到川西雪山,“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在人们的朋友圈刷屏。

成都如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明确支撑体系,推动相关城市规划和地方性立法,为公园城市建设保驾护航。”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说。2021年10月,《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公园城市建设有了科学指引。通过坚持规划引领、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多方参与,公园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着眼实现“两个平衡”。建设模式上,以城市品质价值提升平衡建设投入;发展模式上,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公园城市建设获得持续动力。

公园为城市带来生态价值,更助力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等价值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将推动成都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陈明坤说。

如今,在新都区天府沸腾小镇,“绿道+火锅”模式,每天吸引不少人前来吃火锅,创造了服务、种植等就业岗位1500余个。在龙泉驿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杏花村以“万亩杏园”为依托,每年接待游客90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从长远周期看,生态价值转化将带来更大收益。专家估计,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建成后,每年生态服务价值约269亿元。从公园建成到2050年,各类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所产生的总价值将超过1万亿元。在最基本的生态价值方面,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超133平方公里,人均增绿近10平方米;全环周边10万亩农田,可以为城市提供粮食和蔬菜。

未来公园社区前景广阔

傍晚时分,走进成都市成华区北湖生态公园,水鸟嬉戏,夕阳映照下的湖面波光粼粼。湖边,北湖未来公园社区正加紧建设。

“那边是规划建设的住宅,这边是规划中的文化设施。”成都市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工作人员楚倡介绍,北湖未来公园社区与北湖生态公园有机融合,将成为产业型社区,市民走出家门就是公园,公园里便可满足创新创业、时尚消费和就医入学等多种需求。

未来的公园城市会是什么样?

社区长在公园里。今年2月15日,成都在全市启动首批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北湖未来公园社区等纳入其中。在未来公园社区,产业与城市融合,各类消费和生活场景融入公园,绿色进入城市的每一寸肌体。城市变得像公园,公园也长在城市里。从健康医疗、人文教育,到休闲消费、创新创业,公园可以实现,社区能够满足。

“未来,公园城市建设还将突出高效能治理。”陈明坤说,成都将推动城市智慧化治理和应急能力建设,城市治理更科学高效,社会治理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目前,让公园城市变得更“智慧”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市民到公园如何快速便捷停车?公园很大,老年人迷路怎么办?游客需要服务,如何及时提供?在环城生态公园,在5G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一套智慧管理系统有序运转——智慧停车,效率更高;智能导引,少走弯路;智能安防,满园“科技感”……

高品质公园,将带来高品质生活。越来越多人喜欢到公园打球、跑步;游玩之后,市民将垃圾随身带走……参与公园城市建设多年,在康瑛眼里,市民的生活因公园而变,“变得更健康,更有品质。”

如今,沿着成都环城生态公园行走,桂溪生态公园里绿道在缓丘上延伸,青龙湖湿地公园里繁花盛开,锦城湖公园里游人享受春光……

未来,当地摄影师嘉楠还计划着拍摄更多城市里的公园、公园里的城市,“她那么美,值得被好好记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海南: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存量房屋建筑用于康养产业。允许盘活利用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康养服务,并

0评论2025-03-05331

扩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近期,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

0评论2025-02-18356

立法助力打造养老“幸福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求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法规制度的支撑必不可少。我国多地制定并施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力量助力打造养老

0评论2025-01-17376

海南修订燃气管理条例
新修订的《海南省燃气管理条例》于本月起实施。据介绍,在条例内容修订过程中,海南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需求,注重用创新的制度设计理念和方法回应发展趋势和群众期盼,加强对燃气行业发展的正向引领。

0评论2025-01-17371

新时代城镇水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规院水务院学术成果发布会异彩纷呈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中国建设报社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城镇水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规院水务院学术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有关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新时代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0评论2025-01-16408

聚焦园林绿化“小切口” 改善人居环境“大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等作出部署。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完成投资约2.6万亿元。这其中,建设‘口袋公园’4100多个、绿道5300多公里、拓展草坪开放空间1.1万公顷。”一句句平实的语言中蕴藏力量、振奋人心,一个个务实的举措中鼓舞干劲、提振信心。

0评论2025-01-1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