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云-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平台

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17635556

透过中国古代建筑,品味经久不衰的“青瓦”文化

   2023-02-22 网易3870
导读

中国建筑文化渊远流长,说起古代建筑,人们总容易想起高高矮矮的粉墙,斑驳陈旧的朱门,更是从南到北都覆盖着中国建筑的鳞次栉比的黛瓦。

中国建筑文化渊远流长,说起古代建筑,人们总容易想起高高矮矮的粉墙,斑驳陈旧的朱门,更是从南到北都覆盖着中国建筑的鳞次栉比的黛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经久不衰的青瓦文化。


青瓦文化的起源较早,传承至历朝历代。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瓦,包括板瓦、筒瓦、人字形断脊瓦和圆柱形瓦钉。


这时候瓦面的设计还比较简洁,以追求瓦面的光滑平整为主要制造目标。春秋时期除板瓦以外,又出现了瓦当,此时瓦面的设计开始复杂化,同时也开始追求艺术上的美观,瓦当表面有凸起的饕餮纹、涡纹、卷云纹、铺首纹等美丽的纹饰,这一改变,极大促进了当时建筑文化的发展。后来,瓦当文化也被保留与传承,在陕西一处西周时期的遗址中,更是出土了大量残瓦,其中有近一半的瓦片加入了瓦当设计。


数千年来,伴随着青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建筑也开始了与青瓦共同依存的时光。


我们的先辈也在檐角屋檐下,繁衍生息,度过岁月沧桑。那片片起伏镶嵌在屋顶的青瓦,也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不同功用决定青瓦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必需品


毋庸置疑,青瓦在中国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青瓦如此不可替代呢?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取材便捷


瓦最早使用时间是在西周初期,多用于盖房。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瓦都是用黏土烧制而成,只有少部分的瓦是用水泥等材料制成,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状。而我们常说的青瓦,则是指青灰色的瓦片。这种瓦片的具体制作方法并不复杂,首先需要将清水和泥土混合成泥状,然后依据模型将其捏成圆形陶胚,最后再将陶胚的筒分成两部分,并且将其分别放入火药烧制。这种制作方法,也就使得青瓦的取材十分简单便捷,随处可见的清水和泥土都能够成为青瓦的制作材料。


对于在古代自建房需求最大的农村,无疑是一种最佳经济实惠的选择。




(2)工艺传承


除却青瓦的取材便捷外,工艺传承也是青瓦得以流传至历朝历代的重要原因。


在古代,那时并没有像如今这般高效快捷的工业大机器。


每一片瓦片的制作,和由瓦片堆砌而成的高墙,都是中国古代匠人亲力亲为而完成的。


而中国匠人十分讲究代际传承,老话也常说,一门手艺最重要的除却发扬光大外,是不能让这手艺断了后。


每一门手艺背后,都饱含着师徒间温暖的情感,传承着一门手工技术该有的艺术情怀。青瓦也就在如此情怀的传承中,在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中,更迭不朽。




(3)居住实用


青瓦作为屋顶的主要配件,它的居住实用性也成为数千年来,人们对它作出选择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青瓦刚刚烧制成时,呈现出棕灰色。在经历了长时期的雨水作用后,棕灰色的瓦片逐渐变为深青色,也正是因此人们称其为青瓦。


青瓦的最本质作用是用来抵御风霜雨雪的侵蚀,它能够遮蔽风雨,防止渗漏,是建筑屋顶的非常好的保护屏障。


除此之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又开发出了青瓦的保温,隔热等功能,为提高室内居住舒适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此也不断强化了青瓦作为建筑构件的居住实用价值,使得青瓦成为屋顶建筑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配件。




2、“以青为天”理念在不同建筑风格中的体现


从东海之滨到大漠孤烟,从秦岭淮河到漠河以北,青瓦遍布于中华大地,苍茫九州。青瓦也被运用于各式各样的建筑中,如徽派建筑,闽派建筑、苏派建筑、川派建筑等,而多样的建筑风格中,青瓦也起到着不同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了解,


“以青为天”


理念在不同建筑风格中的体现。


(1)、徽派建筑的既定印象元素


中国建筑共分为五大建筑派系。其中皖南建筑是中国建筑派系中最为出彩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南方传统民居的代表。而在皖南建筑中,最闻名于全国的又莫过于徽派建筑了。徽派建筑的分布地较广,主要分布于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和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因为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其建筑特色,建立在江南特有的自然山水风貌之上。


从总体布局上看,徽派建筑依山伴水,讲究构思美;在细节设计上,徽派建筑以马头墙、小青瓦作为主要特色,墙面以白灰色为主要色调。白墙青瓦,明朗而素雅,这也成为徽派建筑的传统特色留存于人们的印象之中。




(2)、闽派建筑的装饰必备


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今福建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在闽派建筑中,土楼是最具特色的鲜明代表建筑。


它出现于宋元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是一种聚族而居,具有防御性功能的民居建筑。当时的土匪流窜,危及闽南地区群族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也正是因此,出现了土楼这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居住建筑,在土楼内生产生活需求可得到一应满足。土楼的建筑规模通常十分宏大。


它的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外部以青瓦装饰,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一眼望去土楼,青瓦也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装饰必备。




(3)、苏派建筑的淡雅保证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它兼具了南北方特色,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一方面来说,它具有北方的园林式布局特点,


以南向为主。这样的话,在苏派民居居住的人们,冬天时候可以背风朝阳,在抵御寒风的同时感受冬日阳光的温暖。夏季则可以迎风纳凉,也充满了江南水乡建筑的独有韵味。


通常来说,一座传统的苏派建筑会配有脊角高翘的屋顶,


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


如此,相对于风格沉重的北京四合院来说,苏派建筑更显活泼。在活泼的同时,鳞次栉比中见粉墙青瓦,尽显江南水乡独有的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




(4)、川派建筑的傣式风格


川派建筑,即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川派建筑分布地区往往多是少数民族,因此川派建筑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其中以川西民居中的吊脚楼最为典型。


吊脚楼,是一种以木桩或石头作为支撑的建筑,这种建筑需要在屋顶铺设茅草或者砖瓦,以傣族主楼和侗寨鼓楼最具代表性,通常,这些地区的人们会选择依树而居,全楼会有由多根大木柱架成,木柱建在石墩或木桩上,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侗寨鼓楼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二十米,十一层至顶,这些楼的每一层面都会用到青瓦作为装饰,塔楼的顶尖建筑有葫芦或者千年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傣式风格。


3、为何“以青为天”成为中国建筑独树一帜的青瓦文化


(1)古人特有的“以青为美”


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在古代,人们便已经有了对色彩的审美。


春秋时期已经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在抬梁式建筑上,人们施加色彩对建筑进行美化。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各种颜色的运用,以获得自身美的享受。


而众所周知,色彩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更没有美丑之说,只是在注重气节的中国古代,人们将各式色彩意象化,犹爱青色。


青色作为一种简单清爽的底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象征着传统、古朴和典雅。一般来说,庄重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都会采用青色,以凸显稳重和底蕴。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青色更是一种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在苍茫的绿色大地之上,在头顶一片蓝天之下,青色瓦片覆盖着的屋顶,展现出了独有的韵味。它开合有度,沉稳大方又活泼典雅,当抬头仰望时,也不由令人心驰神往。




(2)排列组合下的形态之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究排列组合之美。层层叠叠又不失井然有序的片片青瓦,被匠人妥帖安置在屋顶之上,形成了由不同铺面相交构成的屋脊。根据屋脊所在的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名称说法。


如正脊、垂脊、戗脊和博脊等。在所有的屋脊中,正脊是最重要的一条屋脊。它是处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一条脊,它是由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一般来说,也称为


“大脊”


随着正脊两边屋顶坡度向下慢慢平缓,向上慢慢陡峭,不由得使得屋檐更加出挑,屋顶形成了流畅优美的曲线。再配以妥帖安置在屋顶坡面上的青瓦,一动一静中尽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灵韵。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匠人们也喜欢对青瓦进行各种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将其运用在各种各样的地方,


如长廊的透窗处,墙帽上,花圃中。拼接出了各种极具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根据排列组合的变化,这些图案,或庄重典雅,或活泼俏皮,呈现出了建筑设计的无限可能,将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3)人们心中对于生命不息的渴望


除却以上原因外,青色更是蕴藏着人们心中对于生命不息的深深渴望。


首先,青色是春天的颜色,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绿色从泥土中绽放,承载着大地深沉无言的厚重,也迸发着生命惊人的活力。同时,在《说文解字》之中有这样一句记载,


“青,东方色也,木生火,火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


在五方五行五色中,青色也是东方之色,它蕴涵着中国古人独有的含蓄,沉静、淡泊,日出东方破晓之时,我们也自会懂古人对青色独有的心驰神往,


此时的青色,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色彩本身,更是体现了古人细致入微的生命体验,精神感悟,这是一种物我合一的艺术之美。




结语


青瓦历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时期传承至今拥有中国建筑史3000多年的文化传承,它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特有的装饰艺术。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时代在不断的变迁,随之带来的,是青瓦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难以寻觅,只有一些破败的乡村和零星的古镇方可一见其掺杂着历史风霜的风采。但哪怕只是这少有的遗存,也仍然在如今钢筋水泥建筑的冰冷空间中体现了国人精神气质中的质朴与宁静。




勿需置疑的是,青瓦艺术传承至今,在展现着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具有我们当代建筑创作值得借鉴的经验。


唯有如此,我们才保住了中华民族体现在建筑风格中特有的精神气质。


如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传统青瓦艺术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寻求到与现代建筑契合的空间,将传统青瓦艺术运用于现代建筑创作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传承青瓦的历史神韵。且让青瓦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屹立东方,传承后世。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zy88.cn/news/show-498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50-1518

版权© 建筑云   京ICP备2020049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