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我国城乡房屋建筑有了“数字身份证”

   日期:2023-02-22     来源:广州楼局    浏览:211    评论:0    
核心提示: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此次普查共获取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此次普查共获取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对此,评析如下:


1、房地产进入了存量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存量资源,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防范房屋楼龄老化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二是房屋本体及公共设施能及时得到修缮,提高老百姓的居住福利。
2、因此,就需要对房屋建筑的家底进行全面的摸排,对不同空间位置上不同年代所建筑的房屋以及配套的公共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物理属性进行数据落图、数据标识。这是实施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最主要的基础设施。
3、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就可以对存量房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层次划分,包括何时进行市政设施的更新换代,不同区域年代房屋的更新,比如微改造、拆除重建、有机更新。这样的数字化管理,可以进行问题追溯,把一些潜在的风险及时的排除掉。通过大数据的管理庞大的存量物业,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这是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很重要的标志。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头条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快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