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建造”倍受关注。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打造‘中国建造’品牌”成为国家战略要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较为传统的产业,发展效益低下、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面临产业队伍老龄化、技术创新滞后、发展新动能不足的压力,转型势在必行。
当前,重新认识“中国建造”重要内涵,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厚植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建造’品牌”亮丽名片,是全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重新认识 “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内涵
“打造‘中国建造’品牌”,是国务院于2017年首次为建筑业出台顶层设计文件时提出的重要目标,为建筑业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中国建造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并列,让“中国建造”的提法更加深入人心。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打造“中国建造”品牌、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为建筑业新时期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基建,让全世界获益。”今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样的赞誉,让“中国建造”品牌享誉海外。究其根源,这一美誉归结于以“中国质量”为底色的“中国建造”品牌力的持续提升。
在首届中国建造发展论坛开幕式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韩煜表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守住质量安全就会赢得民心。我们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一要以安居为起点,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系统思维,不断创新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作用,更好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推动品质提升,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二要坚持技术引领,创新赋能。结合新时代住宅发展,研究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确保建好“好房子”。三要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中国建设报社社长韩店表示,努力打造“中国建造”品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建筑业的战略要求,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中国建设报》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的权威媒体和住建系统的机关报,始终坚守“权威信息的发布渠道、工作经验的交流平台、创新实践的展示窗口、民生工程的智慧高地”的战略定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将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搭建更多更宽的平台。交流经验做法,探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举措,助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硬道理的要求,落实部党组相关工作部署,持续加强对“中国建造”品牌的打造,让“中国建造”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金字招牌”,成为中国建筑业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在专家报告环节,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强表示,“中国建造”是建筑业改革发展领域最具共识、最为响亮、最有标志性的主题,其吸吮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丰厚养分,扎根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家园,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集中体现。“打造‘中国建造’品牌”,要辨方明势、循道立命、汇智聚力。
辨方明势。一是以大历史观来审视,“中国建造”发展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群星璀璨的建造作品,“中国建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二是以时代视角来观察,“中国建造”始终使命必达。“中国建造”总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利益同心共鸣,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深度参与、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是以辩证思维来分析,“中国建造”机遇挑战并存。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是“中国建造”所处的宏观方位。从主要矛盾变化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中国建造”领域,是人民群众对于建筑产品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期盼拥有更舒适安全的居住条件、更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更优美宜人的城乡环境。从城乡发展阶段看,城镇化发展进入“下半场”,“中国建造”需要激发新动能、创造新舞台。从突出风险问题看,大规模扩张时期积累的一些矛盾风险逐步显现,“大量投资、大量建设、大量消耗”的开发建设方式难以为继,这给“中国建造”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从行业困难短板看,一些建筑企业的经营困难较多,科技创新仍是“阿喀琉斯之踵”。在机遇方面,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城镇化仍在深入发展,基于超大规模市场的国内大循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新浪潮,品质提升、消费升级引致的新需求,“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带来的国际市场等,都给“中国建造”以持久的时空动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建造”的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循道立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上,“中国建造”要循大道、担使命,努力成为筑基铁军和建设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为“中国建造”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住房城乡建设部强调,建筑业要守住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的初心,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以全球市场为舞台,以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为方向,不断提升“中国建造”的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