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云-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平台

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50120988

广东出台18项具体政策措施 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2021-08-18 广东建设报围城6100
导读

近日发布的《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我省建筑业影响深远。即日起,《广东建设报》将围绕“广东建筑业高质量发

        近日发布的《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我省建筑业影响深远。即日起,《广东建设报》将围绕“广东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推出“高质量 再启程——广东建筑业发展报告”系列专题报道以及相关特刊、书籍等,全方位解读、研究、探讨南粤建筑业新时期升级换代之路,敬请关注。

8月16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全面解读。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朝晖、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谢晖晖和广东省建筑业协会会长梁剑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我省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我省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651.50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5.2个百分点,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7.0%,产值规模居全国第三;全省建筑业企业期末就业人员341.69万人,占全国的6.3%,有力保障稳岗就业;全省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5.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持续发展后劲强劲。

“这是引领我省建筑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一段时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必将发挥有力的指导作用。”蔡瀛表示,出台《若干措施》有利于我省抢抓建筑业发展机遇,加快优化全链条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对于巩固我省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加快建设建筑强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进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全面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以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为特征的建筑科技快速发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投建营一体化等模式加快应用,广东省建筑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若干措施》以问题、目标和结果导向,从完善建筑业产业体系、升级建造方式、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建筑业企业竞争力、支持建筑业走出去、优化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政策措施,构建了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蔡瀛分析指出,近年来,我省建筑行业分化越发明显,部分建筑业企业发展存在“散、小、弱”,产业业态种类单一,设计、施工、管理环节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我省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外拓能力有限。

为推动建筑业业态升级和价值链提升,《若干措施》着力引导建筑业企业抓住“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进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拓展产业领域,积极参与新基建、新城建和完整社区营造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工程建设。

作为全省建筑业发展“排头兵”,广州市建筑业不断提质增效,总产值长期排名全省首位。2020年,广州市建筑业总产值约6千亿元,同比增长达12.3%。今年6月9日,广州市印发《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筑业作为重要领域,将按照链长(政府)、链主(市场)两条线,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李朝晖表示,接下来广州市将以贯彻落实《若干措施》为契机,制定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升级建造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建筑产品综合品质,加强市场行为监管,推动广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1.08亿平方米,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15%。城镇新增绿色建筑总面积从“十二五”时期的0.8亿平方米增长到“十三五”期末的5亿平方米,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3%,实现我省绿色建筑量质齐升的跨越式发展。此外,《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完成立法,为落实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进一步升级建造方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若干措施》要求在建造过程及建筑产品上全方位提升建筑质量。一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积极发展成品住宅,对政府投资项目明确装配式建筑比例要求,带头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二是以《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实施为契机,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建材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型公共建筑按照高于最低等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推进既有民用建筑绿色化改造,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开展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推广试点,并鼓励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三是大力推行智能建造,加大BIM、AI、5G等新技术在建造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力度,加强智能建造、“机器代人”等应用场景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水平。四是围绕创建优质工程,强化标准工期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执行质量、性能、健康、节能等重要指标要求,并推进“智慧工地”“平安工地”建设。

以精品工程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李朝晖表示,广州市明确精品工程建设标准和11项重点任务,通过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据了解,2020年广州市精品工程数量稳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创建多项精品工程,如粤剧艺术博物馆等9项工程获鲁班奖,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等20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此外,扎实推进“新城建”试点,完成《广州市基于CIM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规划》编制,建成CIM基础平台,有序推进琶洲综合项目等一批新城建示范项目,加快培育新城建商业模式和产业基础。



“在《若干措施》里,我们既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现有政策,又针对建筑业的特点,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着力解决建筑业发展中遭遇的瓶颈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和行业转型升级。”蔡瀛解释道。

《若干措施》从产业发展、税收优惠、财政补助、金融支持四方面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求各地整合资源,加大土地供应和资金投入力度,建成一批建筑业企业总部基地和产业园区,并优先保障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建设用地,促进全产业链建筑产业集群的形成。在税收优惠方面,对企业购置、使用智能建造专用设备且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建筑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实施税费减免,对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投入给予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对建筑业企业培育、引进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等高层次人才而支付的一次性费用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在财政补助方面,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由地方政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补助、激励作用,一是对总部迁入的建筑业企业,迁入地政府可根据当地财政情况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或补助,二是人社部门对符合条件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补贴,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对上市的本地建筑业企业予以补助。在金融支持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建筑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创新开展建材、工程设备、在建工程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和应收账款融资等信贷业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以及以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项目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对接服务,鼓励保险资金支持相关项目建设或者提供增信措施。

《若干措施》提出,由各地政府整合建筑业资源,打造以设计、施工、研发为核心,覆盖建造全过程产业链的建筑产业集群;制定重点扶持名录,对名录企业定期联系和服务指导,争取用2至3年时间培育100家工程总承包以及300家专业领域龙头骨干企业。

“目前融资难、融资贵、人才引进难等难题制约着民营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广东建星建造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爱志表示:“怎么转?转向哪?我们在此次文件中找到了指引——《若干措施》鼓励我省建筑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整合优质资源,积极引导省内建筑业企业参与建营一体化,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同时明确提出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开展投融建和EPC,为政府和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效能、高收益的建筑服务”。

近年来随着建筑科技快速发展,当前行业内适应各种新型建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建筑业高层次人才日益短缺,此外,建筑农民工无序流动、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已严重制约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分别从高层次人才和建筑产业工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增加建筑业人才供给的具体措施。一方面增加产业人才供给,开展勘察设计大师认定,树立人才标杆;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产业工人训练基地,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筑业现代学徒制,改革建筑用工制度,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梁剑明表示,在《若干措施》实施过程中,省建筑业协会将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规范行业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将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等政府部门,及时跟踪政策落地实施情况,搜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情况,为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问题、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建议。



广东毗邻港澳,三地经济互补性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潜力巨大,要在建筑业领域深入推进共建共享,积极支持建筑业走出去。据蔡瀛介绍,广东高度重视粤港澳建筑业合作交流,推动建筑领域人员资格互认,目前已有1630名香港专业人士通过互认,取得内地注册建筑师等专业注册执业资格;在前海、横琴、南沙自贸区积极试行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目前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试点项目总投资已达142亿元人民币;经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今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允许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和专业人士经备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开业执业,目前已有39家香港企业和153名香港专业人士成功备案;同时积极推动境外项目合作对接。

为了给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支持企业开拓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若干措施》提出要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推进粤港澳建筑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探索编制三地互认的湾区工程建设团体标准,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继续试行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要建立产业联盟,推动设计、施工、设备、技术和服务输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此外,要强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支撑行业健康、良性发展。《若干措施》要求探索发布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引导市场竞争定价;实施招标人首要责任制,推进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智慧监管;全面清理政策壁垒,保障民营建筑业企业平等进入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据了解,广州营商环境评价中的招标投标指标得分稳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近年来,广州持续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首创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企业“取地即可开工”,推行规划、施工、消防、人防 “四证并联”审批,大幅压减审批时限、条件等;在工程招投标服务监管方面,广州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全部采用电子招标投标方式,已实现招投标全程留痕、实时预警、在线开标、暗标评审等功能;通过简化招标前置条件,实施招标前置条件容缺受理,创新设计招标方式,节约招标人招标准备时间超过50天,形成一批叫得响亮的“广州经验”。

作为深港合作的先行区,深圳前海是内地开展粤港建筑业合作最早的区域之一。为建立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加快建筑服务业与国际接轨,前海一方面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协同融合发展,与香港共同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探索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建设协同标准,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用或采信香港地区或国际先进标准;另一方面,以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为牵引,积极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支持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等专业化咨询企业做精做专,鼓励有能力的工程咨询企业提供集成化、多样化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推动形成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专业化咨询服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借鉴香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加快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大力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8家香港专业机构和190位香港专业人士在前海开业执业。谢晖晖认为,近年来,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深圳市的指导下,前海与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建立了长效沟通联络合作机制,与香港建筑业界开展了多维度、多渠道互动,也为香港建筑领域专业人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条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8年,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从河南省注册迁入至广东省深圳市。该企业拥有房建和市政双特级资质建筑企业,自迁入广东省以来,企业营业收入连年创历史新高,发展质量不断攀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多次主动调研公司发展,在企业落户、市场发展、政策扶持方面给予主动帮助,在企业办公、人才落户安居、入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很多政策性扶持,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该公司副总经理孙拴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若干措施》不仅引领建筑企业下一步如何发展,更为我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广东省打造优异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真正做到为企业做实事,帮企业谋发展。”

蔡瀛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措施》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进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为主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扎实推动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建筑强省。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zy88.cn/news/show-8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50-1518

版权© 建筑云   京ICP备2020049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