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西方古建筑文化——人类历史文化进程脉络的诉说者

2022-01-11 13:5816240

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曾言:"历史隐藏在智力所能企及的范围之外的地方,隐藏在我们无法猜度的物质客观中。"建筑作为可视化的客观物象,其存在是历史的见证,可以让后人一窥人类曾经的辉煌。故宫、苏州园林、古罗马竞技场、雅典卫城等等,这些中西方古建筑总让人不禁感叹先人的伟大。他们的一些思想、经历被建筑留给了后人,成为了世界的财富。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视觉的艺术,不仅能给予人们感官上的美感,还有让人着迷的数理结构,古建筑中亦存在着先人的哲学思想。建筑随着时间的沉淀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而地域的不同,建筑文化也是天差地别。不论从外形,还是内涵,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中西方古建筑所告诉世人的是,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审美变化。

一、 从容、向心式的东方中式古建筑

1、人与自然的亲和

华夏民族以农耕为生,因而中方的古人讲究自然,先人追求自然在建筑美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选址上,山区为环水、向阳等地首选,平原则四面水绕背河之地为人们所青睐,意在择整体环境好的地方为居所。这在中方是有一个专业的说法,便是"风水"

这风水是一种"玄学",然其中也是有许多先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蕴含着中方的哲学思想。如北京故宫这般的建筑群,它的整体核心观念是《周易》的"三才之道"—天、地、人。风水是古代建筑融于自然的一个特殊而完整的体系存在,建筑风水是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为主,讲究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

中方的古代建筑大多都选木材为基础建材,这是古人重视它与生命的亲和关系,古时农业为国之本。"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少诗人总能从建筑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正是中方古代建筑所追求的贴近自然所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在不少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都反映了这些建筑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不"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互惠互生。不追求外在而极具内涵,亲和自然,这正是中式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这也贴近儒道思想的理念。

2、共性的"集体美"

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凝聚的根本,是百姓对于皇权秩序的敬畏。

《易传·系辞上》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这是皇权社会的尊卑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也体现在了建筑中,古时建筑的规模、大小、装饰等都会受建筑拥有者的地位限制。唐朝有官员职位与府邸大小的限制,在唐朝颁布的关于土木建筑的法令《营缮令》就有详细的要求,三品以上不过五间九架、五品不过三间五架,多大官住多大院。

制度是追求共性的程式化进程,这是"集体"的要求,弱化个性,追求长远。北京的四合院,其整体形制同样是秩序分明,北房中心为父母居所,东厢长子、西厢次子,外院便是仆人居所。汉代《考公记》中还有关于城市建筑的相关规定:"匠人营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建筑格局并非随意而定,都是适应着国家社会关系的秩序,中式古典建筑文化能够让人体会到"集体"的美感,从而对中方历史文化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二、 西方的"洒脱"

1、西式的"浪漫"

三千多年前的希腊海岸,给世间带来了多少美好的诗人。西方的建筑文化,古希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欧洲建筑的起源,现存的建筑遗址让人见识到了属于古希腊人的艺术。在古希腊,神并非高高在上,因而出现了许多神庙。而这些神庙有着雄健之美的多立克柱式,如帕特农神庙;还有柔和之美的爱奥尼柱式,如胜利女神神庙;以及豪华富丽的科林斯柱式,如宙斯神庙。古希腊建筑是在体现着民主、人权,神与人的和谐,尊敬神的同时,还强调人的作用。古希腊建筑像一个诗人,带着浪漫色彩的哲学思想,和谐、完美、崇高。

凯旋门广场、罗马斗兽场、万神殿等等,这些古罗马式建筑是美与力量的结合,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战士的气概。这是西方建筑文化中存在的敢于对抗的英雄主义,追求的是宏伟壮丽。从建筑中能体会到西方与世事争胜的勇敢,罗马圆形剧场就是典型。斗兽剧场大到可以容纳四万五千人,其不修边幅的粗狂展现着古罗马帝国的霸气,从建筑中便能体会到当时庞大的罗马帝国的魄力。西方建筑文化有着和谐的完美,也有着恢宏的粗犷,这是西方特色的"浪漫"。

2、特殊的"黄金比例"

在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称数是万物的本质。在西方的哲学中,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多立克柱式的直径与高度之比是一比六,爱奥尼柱式是一比八,这是古希腊建筑中明确的数比关系,追求数字和比例的严谨。此外,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都能从中看到数比关系,这种关系符合西方的哲学理念,从而更加广泛地被运用于建筑中。

西方的古建筑强调适当的比例、结构、整体,力求严谨规范,其中还带着哲学的建筑规则。金字塔是享誉全球的古建筑,用着最天然的建筑材料建造最为精细的建筑。它有着惊人的建筑技术、独特的天文学和数学价值,历经千年都仍然傲立在世。让人一睹古埃及风采的同时,也被先人的智慧深深震撼。这些西方古建筑所反映的是古时西方人对于数理的偏执和对理性的追求。

三、中西的各有千秋

1、"内敛"与"热情"

中西方古建筑诞生在两个完全不相同的社会背景中,各自有着不同的独特魅力。建筑文化也同时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古建筑能让人看见中西方先人不同的哲学智慧。在中式古建筑中,不难发现其特别擅长在建筑中运用院落组合,俗话说"无庭不成居",最著名的自然是庭院式的中式古建筑群布局。"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式的建筑布局整体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闭空间,扬州的个园是这种建筑群的代表之一。这种建筑特色体现的是先人内敛、不张扬的性格特点,层层深入的设计也十分引入入胜。

在西方的古建筑中,会更加倾向于一目了然,正如西方人的热情。西方古建筑给世人呈现的是开放式向高空发展的格局,巍然耸立。哥特式风格的巴黎圣母院,没有旁物的修饰,自成一体,如西方人的性格,直接、一目了然。这是西方古建筑的特色,偏重于个人,有着与自然抗争的特征,给身处其中的人明亮的感觉。这些建筑文化的特色呈现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古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这正是建筑的独特魅力。

2、"拘束"与"自由"

中方古代长期处于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与西方的社会背景并不相同。中方传统文化深受政治制度的影响,还有一直被统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也对建筑有所影响。西方古文明要更加地自由些,这是由于早在公元前七世纪,西方便出现了酒神文化,他们追求解除束缚、向往自由。就如古建筑表现得一样,中方古建筑大多都井然有序,让人找不到任何出格。而西方古建筑如西方园林般,不规则、随意混乱排列。这些建筑都反映了中方古代社会的拘束与西方古代社会的向往自由。

文化不会离开社会的影响,与主流思想密不可分。建筑是历史的客观载体,建筑文化是人类物质与精神结合的产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特色的变化。建筑文化向世人述说了历史文化的进程,正如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也同样各有千秋。

四、总结

中方古建筑是横向发展的宽广,重重院落相套;西方古建筑是竖向发展的雄伟,垂直向上叠加。迥异的中西方古建筑形制,反映了中西方历史背景、人文、技术水平的不同,还有不同地域的古人的日常生活等,这正是建筑文化的魅力。它带给了人们丰富的信息,让人们对历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为人们的探究提供了基础。

同时对于如此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需要世人更多的关注,继承发展建筑文化,让当代的建筑不流于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内涵。建筑的存在不仅是建筑师的艺术认识与追求,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文化与建筑的碰撞,可以让文明的记忆、内涵等凝固,成为可视化的客观存在,展现出文明的魅力,这是建筑存在的意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业界:推动科技创新 强化工程建设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面前,工程建设领域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以全球市场为舞台,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日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举办

0评论2025-02-26382

安徽华仕龙建材取得建材装饰膜印花装置专利,避免装饰膜出现褶皱情况
金融界2025年2月1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华仕龙建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建材装饰膜印花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222475682 U,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装饰膜加工

0评论2025-02-18241

河南平顶山出台条例 提升农村自建住房建设管理法治化水平
据河南省平顶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消息,《平顶山市农村自建住房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农村自建住房管理提供有效法治保障。

0评论2025-01-17261

变与不变——关于城市体检工作方法的思考
从2018年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即开展城市体检工作,2019年选择11个城市开展体检试点,2020年选择36个样本城市全面推进城市体检工作。2021年,城市体检样本城市数量扩大至59个。与此同时,各省也逐步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地级市、市辖区、县(市)加入到城市体检的行列中。当下,通过城市体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的新规划建设理念已被各级城市主管部门熟知并运用。

0评论2025-01-17291

清理河道垃圾践行环保理念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党委组织全乡各村党员志愿者开展“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活动,400多名党员志愿者分赴董铺水库、滁河干渠、南淝河等河道沿岸清理河道、河岸漂浮物和可见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扮靓乡村环境。图为志愿者在捡拾河道边的垃圾。

0评论2025-01-16299

河道与城市发展有机共生的上海新实践
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上海市水务局联合编制的《上海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面向社会公众公示征询意见。

0评论2025-01-16322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