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科技创新推动智库建设——2024年度“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侧记

2024-03-21 17:262520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成立70周年之际,3月16日,中规院举办2024年度“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此次年会以“科技创新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治理领域智库建设”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共议如何建设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的城市。

致辞环节,中规院党委书记陈中博指出,在坚持服务中央决策、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服务科技创新、坚持服务行业发展的建设目标引领下,“中规智库”切实成为政策研究的支撑、应急处置的参谋、正确舆论的引导,未来将为促进我国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引导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建构中国特色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理论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借年会之机,中规院院长王凯主持了中规院70周年院庆和英文官网上线启动仪式。中规院立足展现“思想高度、历史厚度、专业广度、家园温度”主题,已陆续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了建院70周年标志作品、口号方案征集和院史展览资料、展品征集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全院职工深厚的爱院情怀,营造喜庆祥和的院庆氛围;中规院英文官网则在网站功能、内容展示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精心谋划,坚持讲好新时代的中规院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会上,3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以《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为题,认为数据增强技术除了能够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效能外,其简单、直接、易推广的特性能够使规划设计得到更多关注和参与,他提出,在大科学融合时代,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发现成为一种新的科研模式,需要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规划方法,加速规划与设计进程,从而打造城市智能体,共建全场景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庄惟敏指出,考虑到建筑业减排总量大、时间短和新技术缺乏等现实情况,落实“双碳”目标需要聚焦典型地域、复杂场景、极端气候挑战下的面向碳中和的建筑理论和方法创新,应通过创建多因素动态协同的源头控碳设计新理论、突破面向碳中和建筑的高效设计与营建新方法、构建典型地域全过程一体化的碳中和建筑营建新范式,对建筑行业2030~2060年的发展路径进行战略性科学判断和引领。王凯围绕“把握区域发展新态势促进大城市地区科学健康发展”这一主题,表示应立足全国国土相对均衡发展的要求,在华东、华北、东北等板块构建“多中心”发展格局;各板块内部应构建起响应“双循环”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和区域分工协作格局,助力提升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韧性。

学术交流环节,6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社区微更新、城市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经验与思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总结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经营租赁住房发展趋势与机制,前者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高杠杆—快扩张’的自发性市场发展”“政策激励下的规模扩张与风险加剧”“监管收紧下秩序重组与新路径探索”三个阶段,机制可归纳为“市场导向—轻量发展—规模扩张—品质优先”;后者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政策引导下优势初显、体系未成”以及“依托资源禀赋、探索多元供给模式”两个阶段,机制可归纳为“政策导向—重资发展—多元类型—保障为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李志刚介绍了其团队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微更新”领域的最新探索,建议将社区作为重要的实施单元,让居民参与推进城市更新,提出社区微更新的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空间为载体,目标是以更高品质的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需求,在更新中应深耕基层,挖掘地方特色,探索在地化路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从理论框架构建,复杂环境要素联结,复合、协作、动态、多元四点特征,物质空间、参与主体、政策法规、工程技术四大要素以及柔化边界、叠合生长、开放共享三大策略等方面对“场域基础设施”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等实践项目的解读,生动展现了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现路径与落地成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穆钧提出,建筑不应仅仅是被建造的结果,应把“盖房子”这个事情作为一种途径、一种方法,推动乡村社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如今面对乡村振兴的诸多挑战,需要在软件与硬件相互协同、专业化研究与示范、多专业协作、陪伴式深耕等方面进行探索,对乡村建设的支持应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素红认为,不断满足公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需求是空间规划探索的方向。通过丰富的案例,她阐述了如何基于“时—空—人”耦合的时空景观理论来支撑规划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从抗震韧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到建筑及单体基础设施抗震韧性评估、建筑群与基础设施系统韧性评估、城市巨系统抗震韧性评估与构建关键技术,再到《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导则》编制和中国首个基础设施抗震韧性分析软件平台开发的经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翟长海系统展示了其团队在城市基础设施抗震韧性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规院副院长郑德高总结时表示,中规院应行走在理论和实践之中,行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面向未来传承过去的好做法,也要行走在传承和创新之间,规划不创新就没有前途。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仪式。思想启发思想,实践引领实践,知行合一,理实合一,是报告的重要特点。报告既为读者提供了珍贵的学术观点和鲜活实践,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业界:推动科技创新 强化工程建设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面前,工程建设领域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以全球市场为舞台,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日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举办

0评论2025-02-26349

安徽华仕龙建材取得建材装饰膜印花装置专利,避免装饰膜出现褶皱情况
金融界2025年2月1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华仕龙建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建材装饰膜印花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222475682 U,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装饰膜加工

0评论2025-02-18213

河南平顶山出台条例 提升农村自建住房建设管理法治化水平
据河南省平顶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消息,《平顶山市农村自建住房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农村自建住房管理提供有效法治保障。

0评论2025-01-17229

变与不变——关于城市体检工作方法的思考
从2018年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即开展城市体检工作,2019年选择11个城市开展体检试点,2020年选择36个样本城市全面推进城市体检工作。2021年,城市体检样本城市数量扩大至59个。与此同时,各省也逐步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地级市、市辖区、县(市)加入到城市体检的行列中。当下,通过城市体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的新规划建设理念已被各级城市主管部门熟知并运用。

0评论2025-01-17262

清理河道垃圾践行环保理念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党委组织全乡各村党员志愿者开展“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活动,400多名党员志愿者分赴董铺水库、滁河干渠、南淝河等河道沿岸清理河道、河岸漂浮物和可见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扮靓乡村环境。图为志愿者在捡拾河道边的垃圾。

0评论2025-01-16267

河道与城市发展有机共生的上海新实践
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上海市水务局联合编制的《上海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面向社会公众公示征询意见。

0评论2025-01-1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