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定向领航。此次会议是在城镇化率突破65%(2024年)的历史节点上召开,对新时代城市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其中明确新型城镇化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正成为城市更新“留改拆”战略的核心载体。
与此同时,国家“双碳”目标、“好房子”建设等正深入推进中。在新型城镇化与“双碳”战略的双重驱动下,钢结构建筑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加速向各新兴领域渗透。中国钢结构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国钢结构用量将达1.4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超15%。可以预见,钢结构应用即将开辟巨大市场空间,钢结构建筑驶入发展新赛道。
从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来看,打通产业链协同堵点、难点、痛点成为争夺新赛道首发优势的前提条件。当前,钢结构建筑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不畅、设计关键技术尚存短板、生产供应与施工需求脱节、责任归属带来信任危机、信息共享机制缺失等问题凸显,不仅影响产业链协同发展,还影响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亟须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协同机制。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相关部委、协会的共同推动下,需求发布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对接交流平台为产业链各方深入融合发展打开了沟通缺口。与此同时,促进钢结构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出台,推进建筑设计规范与钢铁标准融合的相关标准也在研究制定中,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钢协更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包括建筑企业、钢企等在内的相关企业共同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协同解决两个行业在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整个产业链正在汇聚各方共识与力量,形成从“各自为战”到“共商共建”转变的时代大潮。更能预见的是,谁抢先抓住产业链深度重构的机遇,谁就能从新赛道率先突出重围。
从钢结构建筑提升自身竞争力来看,赋予钢结构建筑更高价值是竞逐新赛道实现赶超的基础。钢结构建筑凭借其轻质高强、施工快捷、环保可回收等核心优势,在现代化建筑领域展现出显著竞争力。然而,一次建造成本高、社会认知偏差、配套材料质量不过硬、钢材价格波动等痛点使其既有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钢结构建筑自身价值无法全面呈现,赋予其更高价值亟须突破当前困境。
对此,一方面,要在选材上更多应用高效能、高性能钢材,包括高强钢、耐候钢、耐火钢等。目前已公开使用的钢结构建筑用钢最高强度已达960兆帕,通过使用高强钢降低用钢量或使用特殊性能钢材以减少使用配套材料来降成本是目前经过实践证明最快达成的路径之一。另一方面,要善用数字化与智能建造技术,包括在设计阶段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孪生,在生产环节依托智能机器人切割、自动焊接和3D打印技术实现高精度构件预制,在施工阶段运用无人机扫描和AR(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现场安装等,真正实现“设计—建造—运维”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此外,在双重驱动下,钢结构建造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空间灵活可变等优势也将在未来自动转化为钢结构建筑核心竞争力,但当前需提前做好补充完善产品碳足迹、研发模块化连接技术等前期工作。
从钢结构建筑孕育后备力量来看,培育产业链技术人才是常驻新赛道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正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具备BIM建模、智能施工管理等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部分企业高薪难觅能同时操作三维扫描设备和解析力学数据的工程师;另一方面,传统焊接、吊装等现场作业人员老龄化现象加剧,年轻从业者流动性高,导致特殊工种“青黄不接”。设计端同样存在瓶颈,既精通钢结构节点创新设计又掌握参数化建模的建筑师严重缺乏,而熟悉装配式钢结构EPC(设计、采购、施工)全流程的项目经理更是稀缺。这种“高端人才不够用、基础人才留不住”的现状,已成为制约行业向智能化、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掣肘。
对此,一方面,教育端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开设“钢结构智能建造”交叉学科,建立企业导师进课堂机制,如联合钢企开设定向班,针对型材优化设计、EPC项目管理等痛点开发专项课程,缩短人才技能与行业需求的差距。另一方面,企业端强化实战培养,如对技术工人开展焊接AI(人工智能)质检系统、无人机测绘等数字化设备操作培训,对工程师实施“BIM+力学计算”双技能认证,同时建立相关创新激励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产业链协同破解人才断层问题,如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钢结构智能建造人才库,联合钢企、设计院、施工方开展跨界技术竞赛(如AI轻量化设计挑战赛)等,促进产业链知识共享。
站在“十四五”最后冲刺、“十五五”即将接棒的新起点,钢结构建筑已突破单纯的结构形式范畴,正在重构建筑业的基因图谱。当绿色低碳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时,当智能建造从示范项转化为标准项时,这条新赛道终将引领中国建造走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钢结构建筑如何在发展新赛道上奔跑?
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定向领航。此次会议是在城镇化率突破65%(2024年)的历史节点上召开,对新时代城市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其中明确新型城镇化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而装配式
0评论2025-08-06225

- 气膜建筑维修指南
0评论2025-08-05

- 科技护航 打造绿色建筑“青海样板”
0评论2025-08-04

- 织物幕墙——现代建筑的艺术外衣
0评论2025-08-01

- 尼山耕读书院:在传统与现代间,书写建筑新章
0评论2025-07-31

- 益企向未来|智能建造技术出海,助力建筑企业拥抱东南亚市场机遇
0评论2025-07-29

- 邢台市建筑科技交流活动圆满举办,推动高质量建筑发展
0评论2025-07-28

- 新疆好房展技艺 建筑工匠亚克西
0评论2025-07-24

- 临港地标建筑“荣耀之环”将于明年上半年开放
0评论2025-07-23

- 冷门建筑类型?有多冷?
0评论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