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云-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平台

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34080264

邓夏扬:数实融合 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生态

   2022-01-07 咸宁新闻网5370
导读

邓夏扬:数实融合 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生态

《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智能建造应用与发展》总结了行业所取得的成绩,有利于提升行业的信心,鼓舞行业的士气,对建筑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和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建设科技发展与信息中心主任邓夏扬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

赋能产业链各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范围来说还没有统一确定的定义。《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智能建造应用与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章节中,根据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及要求,创新的提出了其定义。我们认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前沿数字技术与先进精益建造理论方法,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升级产业全要素,连接工程项目全参与方,提供虚拟建造服务和虚实结合的孪生建造服务,系统性地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提升生产效率,赋能产业链各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协作、赋能与共生”将建筑企业组织、单位聚合在一起,发挥共享资源、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作用,形成一个集体利益共同体,为建筑产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从而助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按应用场景划分,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分为监管层、行业层、企业层、项目层4个层级。各层级具体可表现为:

(1)监管级。监管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利用建筑技术软件化与现有的制度和标准对接,依托建筑产业互联网监测行业核心数据,建立全流程的智能监管平台,从设计、生产到施工装配和验收全覆盖,对安全文明施工与施工现场管理、建筑工人实名管理、施工现场环保措施管理等进行重点监控,服务政府决策分析,助力实现精准施策和精确调度。

(2)行业级。行业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建筑产业全环节,为企业提供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通过建设行业级互联网和标识解析行业节点体系,打通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全流程的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共享为支撑,建立新型的行业生态和灵活的上下游关系,助推建筑行业的变革。

(3)企业级。企业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围绕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开放企业资源和能力,在生产建造等环节,采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要素信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信息传输进行计算,为企业级建筑产业互联网提供数据来源。同时,借助可视化手段实现整个项目流程可视化,对关键节点实施跟踪监控,保障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目标,满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需求。

(4)项目级。项目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是针对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特定环节或特定场景,以轻量化的方式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深入和演进发展的过程,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对建筑行业产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深入影响,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对岗位作业层数字化,提升各岗位作业层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将生产、商务、技术等工程项目管理各条“线”数字化,实现项目的精益管理。三是将企业层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分别打通,优化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四是有利于构建监管服务平台和监管体系,提供健康市场监管、高效现场监督、健康诚信体系、劳务培训等监管服务。五是可有效推动建筑产业改革和体制、机制、模式的创新,加快实现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深入应用方面,四川华西集团可以说走在了前列,四川华西集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创新和实践,目前已建成20多个互联网信息化业务系统,贯穿建筑产业业务及职能板块。其中,华西集团数字建筑供应链平台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产业互联网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该平台是建筑产业采购单位、供应单位、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产业链单位汇集的行业生态平台,以云端部署、SaaS模式为用户提供采购计划、招标、加密投标、合同签订、订单履约、结算支付、融资推介等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字供应链的数据安全、信任、不可逆推,以及提供行业参考指数。同时,平台在建筑领域首创“一网、三库、多系统”技术架构,开发系统模块800余个,实现功能需求13000余项,为行业50余家大型企业,10万余家供应单位提供全链条集成服务,年交易额突破600亿元。

建立产业互联网思维

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平台建设应用方面真正脱颖而出的不是很多,覆盖建筑行业全产业链的就更少,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建筑行业不同的企业主体业务内容和生产组织形式差异很大,产品和项目流程又很个性化,很难用一个标准统一起来。这就导致企业开发互联网平台往往依据自身的业务逻辑来构建,原本是要做信息交互的互联网,却只做到了把传统的业务流程照搬到线上,对效率提升和流程优化的贡献不大。

总结现阶段建筑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水平,我们认为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可能面临以下4个挑战:

(1)信息化水平及建设成本。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前提是全周期、全要素、全角色“触网”,这必然需要大量的软硬件配合。建筑行业正走在从粗放式扩张到精细化发展的路上,但庞大体量和发展不平衡问题大量存在。

(2)标准化底座建设。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不充分,基于BIM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仍未普及和实现,对于产业互联网实施的设备标准、数据标准、算法模块和操作规范等仍亟需建立。

(3)数据安全和网络平稳运行保障机制。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产业互联网实现的基础,建筑行业基于数据安全和网络平稳运行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建筑行业有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基于传统运营模式无法真正的实现产业互联网,不能实现产业互联网裂变式增长的效果。打破机制阻碍,从根本上建立产业互联网思维更为重要。

(4)“大跨越式”发展陷阱。智能建造的发展和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分阶段的,需要经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阶段,必须逐步阶段性完善。要实现设备互联、数据收集、任务流程完善、上下游信息畅通、数据整合融合、挖掘分析等各方面,智能建造大协同才能实现。

样板示范引领理论指导实践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等十三个厅局在今年7月15日发布了四川省《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从10个方面入手开展具体实践:

(1)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实施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以标准化部品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依托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建筑产业园区,创新业态发展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推广使用先进设备、智能设备,提升施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建筑工业化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和混凝土预制构件智能生产线,到2025年,全省建成5条以上钢结构构件和混凝土预制构件智能生产线。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为导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升设备协议兼容、边缘计算、异构数据融合、工程大数据分析、工程应用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能力。鼓励企业跨行业跨领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发挥“产学研用”综合效应,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组建高水平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建造创新投入,推进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以“科技金融”助推科技创新发展。支持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技术研发成果转移和商业化应用,鼓励骨干企业输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咨询服务,带动帮助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

(3)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工程勘察应用,提升工程勘察外业数据采集能力。鼓励将远程控制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危险性较大的施工环节,推广智能无人摊铺碾压成套技术应用于道路路面和大坝碾压等施工。在材料配送、喷涂、铺贴地砖、高空焊接等现场施工环节,推动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楼机等一体化施工设备应用。以钢筋制作安装、模具安拆、混凝土浇筑、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等工厂生产关键工艺环节为重点,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建筑机器人应用。推广应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楼宇自动化系统,提升建筑运营维护效率。充分利用云+大数据技术构建全过程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和指标库。

(4)构建智能建造标准体系。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指导,研究制定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标准,保障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运营标准统一,促进全产业链信息互通、共享。引导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应用标准研究,推动建立建筑全寿命期智能建造信息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应用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造新技术,畅通科研成果标准化转化应用。研究制定与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配套的工程计价体系。

(5)培育智能建造产业体系。积极探索适用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新型组织方式,推动软件研发、IT通讯、部品部件生产、设计咨询、智慧运维、教育培训、市场信息服务等企业深度参与建造活动全过程,培育覆盖全产业链智能建造产业生态。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加快提升企业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支持企业搭建多方协作智能建造平台,提升产业链企业协同效率,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推动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企业深度参与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支持成都、宜宾、绵阳、南充、泸州试点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基地,争创全国智能建造范例城市。

(6)开展智能建造项目试点。加强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应用。选择一批生产规模较大、基础条件好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打造“机器代人”应用场景。遴选一批工程项目开展智能建造应用试点,推动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应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成效明显试点工程。发挥试点工程引领作用,梳理已经成熟应用的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定期发布技术目录。组织开展智能建造应用场景观摩。到2025年,智能建造试点项目40个以上。

(7)提升信息集成化水平。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建造全过程集成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融合应用,提升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水平。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完善建筑材料、设施设备、部品部件、图文档等基础数据采集,推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饰装修等一体化集成设计。增强信息传感器、低功耗广域网、5G、边缘计算、无线射频(RFID)、红外感应、定位装置、计算机视觉、激光扫描等新技术在智慧工地集成化应用,发展可移动设备,提高工地现场对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全面感知能力。引导施工企业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处理、数据共享的智慧工地集成管控平台。引导大型企业采购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互联互通,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

(8)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建筑能耗、物耗、水耗水平,强化施工现场扬尘、噪声管控。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力度,提高能效水平。支持企业加快生物质建材、工业固废新型建材等研发应用,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加快淘汰落后装备设备和技术。

(9)加快培育产业人才。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关政策措施,打造多种形式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科交叉,加大在软件开发、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工地、智慧运维等方面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提高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土木建造、又能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复合型人才。加快培育数字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提高建筑工人智能建造技能。

(10)创新行业监管模式。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与智能建造相适应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数据互联共享,提升行业监督管理、产业分析研判能力水平。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档案管理体系。探索建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互通相融。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

《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智能建造应用与发展》全面展现了智能建造实践成果,是对建筑业智能建造开展与应用的阶段性总结,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积极影响。

(1)总结成绩,鼓舞士气。多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行业监管能力不断完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报告》总结了行业所取得的成绩,有利于提升行业的信心,鼓舞行业的士气。

(2)消除疑惑,达成共识。行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分歧,尤其在面对新市场、新技术、新要求时,会让部分行业人员心生疑惑,同时企业对如何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等问题也存在诸多困惑。《报告》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借助集体智慧,努力寻找问题的症结和答案,有利于消除行业发展中的错误认识和顾虑,有利于统一行业对发展的思想认识。

(3)理清思路,指导实践。《报告》内容高度凝练、体系清晰,明确描述行业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它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的位置,具有非常高的借鉴意义,可以说对建筑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和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zy88.cn/news/show-20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50-1518

版权© 建筑云   京ICP备2020049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