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大师建筑云集的深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在建筑中阅读城市。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从繁华的商业街区到宁静的街角公园,总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
来自广西的游客赵先生带着家人从莲花山上俯瞰深圳中轴线,然后下山参观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市民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等各具特色的地标建筑。他提前做过功课,了解到中轴线上的建筑不少出自大师的手笔。“这些建筑气势恢宏,多出自国际建筑大师之手,体现出深圳的气派与格调。”
素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普利兹克奖是公认的行业标杆。深圳就有多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国际建筑大师之作。比如,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槇文彦设计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位于蛇口,这也是这位建筑大师在中国的首个项目。建筑轮廓如同一艘白色的大船,在海边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在小长假期间,这里人流如织,除了看展、看海之外,还有不少旅客在这里泡咖啡馆、参加艺术工作坊的活动。
位于蛇口太子湾的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不久前开业,便人气爆棚。该建筑的设计者之一,是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这一建筑探索建筑与自然的微妙平衡,巧妙地将建筑设计与滨海景观相协调,孕育了海湾地区大地创意文化和生态生活的新热点和新场所。来自香港的彭小姐很喜欢深圳的K11。“可以看出建筑建设考虑到自然与城市的融合,给观众带来关于商业、艺术、自然沉浸式艺术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体现出城市的文化格调。现在的游客,尤其是年轻人喜欢文化艺术,热衷City Walk。深圳的建筑资源丰富,可以提供相应的路线,丰富城市文化旅游供给,让市民游客以近距离、慢生活、微旅行的方式,体验城市的多面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