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云-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平台

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360179429

第二批“无废工地”建设试点顺利完成验收 全国32个项目树立建筑业绿色低碳新标杆

   2025-09-23 中国环境APP1250
导读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联合发起并指导的第二批“无废工地”建设试点项目,顺利完成验收踏勘评审工作。全国共有32个项目通过验收,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联合发起并指导的第二批“无废工地”建设试点项目,顺利完成验收踏勘评审工作。全国共有32个项目通过验收,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福建、江苏、江西、河南、陕西等9个省市。这些项目来自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建五局、中建六局、中建八局、中建生态、中建安装、福建建工、福建三建、深圳特区建工、陕西天地建设等单位,涵盖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等不同类型,系统展示了“无废理念”在施工阶段的创新实践与规模化应用成果。


本次评审汇聚了国内固废治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专家组由原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淑媛、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副研究员郑骥,以及来自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深圳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南昌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长安大学、上海建科院、陕西建科院等多家权威机构和企业的资深专家共同组成。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于丽娜、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节能建材管理事务中心张鹏、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固管科科长徐蓓、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处副处长李祖兵、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鲁官友等作为观摩嘉宾参与了评审与交流。

本批“无废工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构建了覆盖源头减量、综合利用、最终处置、保障措施与减废统计五个维度的全过程固废管理体系,结合项目类型与地域特点有机融入多项关键技术,成效显著。同时,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依托建筑垃圾数字化管控平台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垃圾产生、分类、运输及处置的全链条动态监管,为行业提供了可推广的智能管理样板。专家组针对不同项目特点提出了多维度、建设性的优化建议,进一步提升了“无废工地”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本批“无废工地”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在建筑垃圾无废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项目,例如:

江苏理工学院项目作为江苏省首栋整体采用装配式与被动式建筑技术的工程,大幅降低了能源需求。现场应用再生混凝土实施地面硬化,并借助分布式移动处理设备将废料转化为高强度透水砖,实现资源闭环利用。截至目前,此项目已累计节约成本1320多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穗莞深城际项目通过精细化设计与施工策划,显著减少了拆改垃圾,建筑垃圾再利用率达30%,土石方类垃圾再利用率超过50%,渣土处理实现减碳约1496.27万公斤CO₂e。


北京石景山鲁谷项目创新采用太阳能光伏幕墙,年发电量达65万千瓦时,减碳34.45万公斤。项目实现100%自消化回填材料,采用预制石膏隔墙提升工效3倍,降低垃圾产生40%。

第二批“无废工地”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不同区域、不同公司、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全国范围内新增32个“无废细胞”新标杆,有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从理念迈向实践。

项目组现已开展第三批“无废工地”建设项目报名征集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到41个项目参与筛选,近期将正式启动第三批建设工作。这一系列成果应用将持续发挥行业示范效应,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无废行动”转型注入新动力。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zy88.cn/news/show-789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50-1518

版权© 建筑云   京ICP备2020049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