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云-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平台

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354605345

9月12日正式开馆!建筑模型博物馆广州馆打造“可走进的建筑百科全书”

   2025-09-11 湘湘带你看社会1380
导读

建筑模型博物馆广州馆 (以下简称“广州馆”)即将于9月12日正式开馆,该馆汇集近300件精选建筑模型与艺术装置,以大湾区的建筑为主体,兼顾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作品与代表性建筑,全面展现建筑之美。展馆免费对公众

建筑模型博物馆广州馆 (以下简称“广州馆”)即将于9月12日正式开馆,该馆汇集近300件精选建筑模型与艺术装置,以大湾区的建筑为主体,兼顾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作品与代表性建筑,全面展现建筑之美。展馆免费对公众开放,观众在公众号预约后即可参观。

建筑模型博物馆广州馆引入互动装置与数字化导览。

广州馆位于广州设计之都中心区设计殿堂。作为一座“可走进的建筑百科全书”,其展陈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设计采用了岭南地域当中四种典型的传统居住空间类型元素——围屋、竹筒楼、院宅和园林,经过抽象化和当代化的转译,获得四个形态各异且与现场的四个分厅匹配的空间原型。

目前,广州馆收录了近300件精选建筑模型与艺术装置,由宋春华、何镜堂等14位建筑名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所甄选,既有久负盛名的经典之作,也有兼具实验性与时代性的当代实践。它们不仅凝结着建筑师的设计构思与独特理念,也呈现着设计背后的文化回应与现实观察。

广州馆的馆藏以大湾区的建成作品与前沿实践为主线,关注南方建筑师作品和设计,聚焦活跃在珠三角及更广泛南方地区的建筑师们的创作。比如由何镜堂设计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细致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篆字与“新九州清晏”屋顶花园等设计细节;孟建民的“泛建筑学”实践——猛犸一号动感影院,以机械元素打造沉浸式未来空间。

建筑模型博物馆广州馆展出的精美建筑模型与艺术装置。

在强调本土实践的同时,广州馆也兼顾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作品与代表性建筑,并试图揭示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实践的相互影响与动态演化,探讨“在地”与“国际”之间的张力与融合。互动装置与数字化导览的引入,也将让参观体验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性。

开馆后,广州馆首展将以六大主题单元展开,以“MODELS”作为关键词,依次拆解这一单词的六个字母,并转译为“纪念碑、绿洲、密度、大地、连结、岭南”六大主题,展示有纪念性的、与城市共生的、兼具多维度城市功能、展现乡村风土等方面的代表性建筑,借此展开一次兼具地域辨识度与全球视野的思想展演,构建一次关于建筑媒介的空间叙事与时代对话。

广州馆现场将穿插互动体验和数字导览场景,馆内采用二维码扫码讲解形式,观众可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设计理念。此外,竹筒屋内的互动装置、李兴钢的“聚落椅”艺术装置等,也为参观过程增添趣味性与参与感。

广州馆还承继了上海馆的高水准藏品体系与学术资源。开馆当天,学术委员会专家将进行致辞与主题演讲。未来,广州馆将以建筑模型为媒介,融会建筑、艺术与设计,连接建筑创作与公众认知,结合南方都市特有的文化语境与空间特质,以更开放、多元的方式展开展览策划与学术对话,力求成为大湾区首个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的专业场馆,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zy88.cn/news/show-78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50-1518

版权© 建筑云   京ICP备2020049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