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巡检、精准焊接、喷涂铺贴、智能淋水……上百个参赛机器人,正改写传统建筑行业的施工方式。在传统施工工序中,混凝土摊平施工受混凝土特性、施工工艺和工期、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存在质量差、人工多等问题,现场一公司展出的地面整平机器人,通过混凝土地面全自动整平施工,可有效提升施工精度、施工效率等各个方面。
数据显示,智能建造已在重庆多个项目“开花结果”,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工程品质,相关项目平均实现减碳30%。通过推广BIM技术、装配式建筑与机器人施工,有效减少了材料浪费和返工,降低了安全事故风险。这不仅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更是推动建筑业向内涵式、集约型增长转变的关键路径。
首创“大赛+基金+平台”机制
“如今,建筑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智能化程度和销量都在不断提升。”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董绍江表示,建筑机器人的发展“大有可为”,但缺乏场景推动,全国建筑机器人大赛无疑是提供了这样的绝佳舞台。
本次大赛以“智能建造·慧享未来”为主题,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应用与产业协同,通过四大赛项、三大配套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融合平台。大赛吸引全国20余省市140家单位339项创新成果参展,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直接推动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深度融合。重庆以赛事为牵引,构建“168310”工作体系,培育智能建造试点项目55个,形成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全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庆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还首创“大赛+基金+平台”三位一体机制:通过建筑机器人大赛汇聚同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顶尖团队,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成立全国首支5000万元智能建造天使基金,精准投资深圳卓蚁科技等企业;打造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涪陵科创中心等平台,推动墙板安装机器人在科学谷等项目落地。据悉,这种生态有效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已促成10余家企业与55个试点项目合作,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无缝对接。
构建“赛展孵投”一体化生态
作为全国住建领域首个建筑机器人专业赛事,“智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已连续三年在重庆举办,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机器人赛事,全面展现建筑业智能建造的“新生态”。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唐勇介绍,大赛秉持“以赛促创、以赛促用、以赛促投、以赛促产”的办赛宗旨,已成为全国建筑机器人产、学、研、用、金的重要合作平台,对于发掘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引导建筑机器人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庆依托大赛,构建了“赛展孵投”一体化生态,联合顶尖科研团队成立智能建造研究院,孵化创业团队20余个,并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大赛不仅是技术比拼的擂台,更是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为建筑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郭唐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