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专项活动之一——“智能建造·慧享未来”第三届全国建筑机器人大赛暨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专题展上的场景。
举办这场专项活动,对重庆推动建筑业迭代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市住房城乡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被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重庆已推动55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落地,四足机器狗、地坪研磨机器人、涂敷机器人等智慧“新工友”上岗,带动近万亿元规模的现代建筑产业集群崛起。
建筑机器人赛场“炫技”
10月26日上午,第三届全国建筑机器人大赛实战比拼暨性能展示竞赛开赛,吸引全国20余省市140家单位携339项创新成果同台竞技。
在管道巡检赛区,三台不同型号的机器狗同场较量,只见它们先后钻入模拟管道,灵活调整姿态,额部探照灯像炯炯有神的“眼睛”,瞬间将黑暗管道内部照得通亮。
“以往管道检测是个棘手活。”深圳市施罗德工业集团区域经理王超指着正在作业的机器狗介绍,老师傅得系着安全绳下到狭窄的管道里,靠手电照明,凭经验判断问题。不仅效率低、排查不全面,人员安全风险也大。
如今,机器狗充当了可以深入管道内部的“地下潜望镜”,能够代替人工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拍摄和数据收集。
在主体施工区,中建八局的墙板安装机器人正在吊装预制墙板。只见它稳稳吸住厚重的墙板,平移、下落、调整,动作一气呵成,位置卡得刚刚好。“这一台机器人的作业效率相当于三名熟练工人,速度提升四成以上。”现场技术人员说。
在地坪施工区,涂敷机器人沿着预设路径平稳行进,精准控制材料用量;研磨机器人紧随其后,将地面处理得光滑平整。施工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超过30%。
据了解,“智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已连续三年在重庆举办,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机器人赛事,全面展现建筑业智能建造的“新生态”。
重庆还依托大赛,构建了“赛展孵投”一体化生态,联合顶尖科研团队成立智能建造研究院,孵化创业团队20余个,并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大赛是技术比拼的擂台,更是创新要素汇聚的枢纽,为建筑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唐勇说。
智慧“新工友”陆续接岗
这些赛场上的智慧“新工友”,已陆续走进重庆各大工地,成为施工一线的新生力量。
记者走访多个建筑施工项目发现,在危险、繁重、环境差、重复性高的施工环节中,机器人正陆续接岗,推动建筑行业逐步摆脱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老路”。
作为重庆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两江新区中医院迁建项目现场,智能施工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地坪机器人有序作业,5G远程塔吊精准吊装,与传统工地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以前塔吊驾驶舱离地几十米,老师傅得徒手爬垂直扶梯半小时才能上去。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高空作业一待就是一整天,不仅风险高、强度大,效率也有限。”项目总工程师沈秋余说。
如今,5G远程塔吊技术彻底改写这一传统作业模式。无人塔吊全身配备高精度传感器,依托5G低延时网络,实现地面远程实时操控与全方位监测。控制屏幕上清晰呈现塔吊360度全景影像,视角可自由切换,作业状态一目了然。
实测数据显示,该技术节省人工30%,吊装效率提升15%。“技术真正解放了人,也改变了行业。”沈秋余说。
在江津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机器人集群施工成功减少人工240工时,降低碳排放30%;重庆国际生物城配套公寓项目采用“装配式+智能建造”模式,节省成本660万元;渝湘复线高速推广应用无人摊压技术,显著降低了能耗与环境污染。
不仅是“新工友”上岗,重庆还通过BIM技术、数字孪生平台与机器人施工的深度融合,从源头减少材料浪费与设计返工,推动建筑业走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废。
“这不仅是一场建造方式的技术变革,更是推动建筑业走向内涵式、集约型增长的关键路径。”郭唐勇说。
政策“组合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作为国家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重庆正通过一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系统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以构建活力产业生态为目标,重庆系统布局了5个智能建造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引力场”。同时,重庆通过设立5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精准投向深圳卓蚁科技等潜力企业,支持建设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涪陵科创中心等研发平台。
在资金活水的精准灌溉下,重庆已成功研发墙板安装、水陆两栖检测等多款贴合市场需求的建筑机器人,并在多个项目中推广应用。这种“园区集聚产业、基金催化创新”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形成了从技术研发、产品孵化到场景应用、市场推广的完整创新链条。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董绍江表示,建筑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比例正在扩大,智能化程度和销量持续提升,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更多应用场景的推动。
郭唐勇表示,智能建造既是建筑业的科技革新,更是重塑城市建设体系的战略引擎,重庆推动建筑业迭代升级还有很多“大文章”要做。重庆将紧扣“住建大脑+智能建造”主线,从三方面深化布局:促进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实现全链条数据贯通;拓展应用广度,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强化创新策源,完善新技术推广机制和人才引育体系,系统构建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图谱。
根据规划,到2030年底,重庆将建成一批智能建造产业园区,培育西南地区住建领域优势产业10个以上、新型建造领军企业20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