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九龙江南岸的玳瑁山下,一座名为继鳌堂的百年大宅静静矗立。这座始建于1935年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同"字形布局和坐南朝北的朝向,在闽南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更令人称道的是,这座大宅见证了杨南离家族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成为漳州地区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存。
建筑艺术与家风传承的融合
继鳌堂占地约2000平方米,前有庭院池塘,背靠鳌山,整体布局突破传统民居等级观念。大宅内"四知堂"的命名源自东汉杨震"暮夜却金"的典故,彰显了杨家清廉传家的门风。各处楹联如"继统追源建高堂而彰有德,鳌宗复振隆祭祀以表征诚",既体现建筑特色,又寄托着对后人的殷切期望。这种将建筑美学与家风教化结合的做法,在闽南民居中实属罕见。
红色记忆与华侨精神的时代见证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继鳌堂成为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据点。陶铸曾在此指导革命,彭冲等进步人士经此转移。主人杨南离利用"水客"身份掩护革命志士,其子女中四人加入地下党,次子杨新容更被誉为"红色华侨教育家"。这座大宅见证了华侨支持革命的赤子之心,也记录了一个家族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如今继鳌堂已被辟为廉政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