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预先生产好每一块房屋构件,比如预制墙体、楼板,运送至工地现场,然后再像拼积木一样,将一块块房屋构件吊装拼接起来。
13日上午,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选手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构件安装和连接灌浆作业。“灌浆要看饱满度,吊装要精确到毫米。”来自安徽赛区的钢结构安装选手陶宇表示,备赛和比赛过程对实际工作帮助巨大,“团队配合默契度、工具高效使用、节点细化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安徽智能建造整个产业集群做得很好,产业链也很完善。”来自上海市已经参加三届竞赛的老选手陈晶晶对安徽装配式建筑印象深刻,他认为比赛让他对理论规范和实际操作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结合,“对质量控制要点有了直接反馈。”
预制内墙板吊装现场
作为长三角地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年度重磅赛事,本届竞赛不仅是技能人才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区域深化产业协同、推动技术共享的重要平台。与往届相比,本届赛事更为严谨规范,引入了执法记录仪等设备确保评判过程公平公正,获得了参赛选手的普遍认可。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是长三角区域统一的《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后,首次举办的竞赛。这一首部区域性标准为人才培养和评价提供了统一依据。
本次竞赛设置的四大赛项——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安装与连接灌浆、钢结构构件安装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专项设计,精准覆盖了从设计、生产到施工安装的产业全链条,强调了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旨在全面考察选手的精准操作与协同作业能力。
赛事组委会表示,希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推动区域装配式建筑产业标准统一与技术创新,助力长三角加快形成千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安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础坚实
本次竞赛落地安徽,得益于其深厚的装配式建筑产业根基。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处长刘浩然介绍,长三角区域已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其中安徽省“十四五”期间累计建造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超2.51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5.9%。合肥市及经开区是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省培育了66个省级产业基地。
刘浩然表示,安徽到2030年末,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不低于50%。后续将通过强化目标管理、发力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培育、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拓展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等多元应用场景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巩固和扩大赛事成果,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目前集团公司已配套拥有了集设计、生产、施工、检测等一体化服务的技术团队和产业工人队伍。”安徽建工智能制造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仲明表示,集团公司的愿景就是打造国内一流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性服务企业,并将持续培养自有产业工人队伍,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