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着建筑师的使命不仅是建造房屋,更是通过设计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平的理念,建筑师李佳枫在实践中深刻诠释着她对设计中体现温度的独特见解。在关注社区发展与重建领域,李佳枫的作品在国际上也屡获殊荣,其中“Sanctuary Grid”住房项目入围了2025 Architizer A+建筑奖,同时获得了London 2025 Design Awards金奖(Gold Winner);芝加哥社区图书馆项目获得了2025 Muse Design Award 金奖 (Gold Winner)以及2025 London Design Awards铂金奖(Platinum Winner)。这些奖项彰显了她设计理念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
Sanctuary Grid:社区的庇护之网
项目位于纽约南布朗克斯,旨在应对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迫切需求的室内化、受保护的开放空间,以服务儿童保育和社区福祉。通过对场地中夹杂空间的重新利用,项目将原本闲置或被忽视的区域转化为有意义的公共空间,重新赋予社区使用。
李佳枫和团队成员在设计上采用“双重策略”:一方面向内“雕刻”空间,另一方面向外“聚合”体量,在建筑与社会层面上实现对立需求的平衡,如差异与统一、多样性与效率、变化与重复。在城市尺度上,“雕刻”形成了各种露天“房间”,供社区集会、亲密交谈等不同活动使用;在微观尺度上,日常生活所需的关键空间被重新构想——从门厅、共享空间到个体居住单元,强调灵活性与多样化的居住体验,涵盖独居到共居的不同模式。
项目采用预制的模块化混凝土立面单元,以提升施工效率并强化可持续性。在关键空间节点使用反光材料,使街道的动态影像延伸至受保护的庭院中,营造连续性与连接感。这些材料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引入视线的交流,使内院与公共空间之间形成视觉连通。

通过创新的体量布局、流线设计及模块化材料应用,Sanctuary Grid 激活了住宅街区的核心区域,将其转化为一个安全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庇护所。该项目兼顾空间与社会需求,为南布朗克斯的儿童和家庭构建了一张融合保护与联结的“庇护之网”。
Sanctuary Grid效果图,图片来源:李佳枫 Sanctuary Grid效果图,图片来源:李佳枫
李佳枫希望这个住宅项目不仅仅能为社区提供适应性的功能需求,同时更是当地群体社会诉求的强烈表达。这一设计理念与创新实践,也让Sanctuary Grid入围了2025 Architizer A+建筑奖,同时获得了London 2025 Design Awards金奖(Gold Winner)。
芝加哥社区图书馆:构建社区纽带
李佳枫与团队设计的社区图书馆位于芝加哥河沿岸,可远眺鹅岛,是一个致力于后工业语境下城市更新的变革性项目。虽然图书馆并不位于鹅岛本身,但其设计致敬了该区域的工业遗产,并作为推动周边地区复兴的催化剂。项目将原本利用率低的土地改造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交流与环境管理中心,实现历史与未来的融合。
设计灵感来源于鹅岛的工业特色,采用外露的结构构件以及铝材、木材和玻璃的材料组合,呈现出过去粗犷质感与当代设计通透简洁之间的对比。
可持续性是本项目的核心重点,设计包括绿色屋顶与庭院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垂直绿化来改善空气质量。项目大量使用回收钢材、通过FSC认证的木材以及高效能源系统,如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供暖系统,体现了其对环保的高度责任感。
图书馆内部空间灵活包容,设有开放式阅览区、私密阅读舱、儿童阅读区以及可举办多种活动的多功能厅。空间设计全面无障碍,且通过作家讲座、艺术装置和展览活动庆祝本地的工业历史。此外,城市农场工作坊与环境教育项目进一步倡导可持续理念。图书馆的设计延伸至公共领域,包括景观化广场、人行步道与自行车停放设施,旨在促进社区互动,使其成为居民与游客的核心聚会场所,增强彼此间的联结。
芝加哥社区图书馆项目为城市更新树立了范例,将工业美学与可持续性、包容性和社区参与有机结合。它不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连接着地区的工业过去与可持续的城市未来。该项目也获得了国际知名奖项的认可,斩获了2025 Muse Design Award 金奖 (Gold Winner)以及2025 London Design Awards铂金奖(Platinum Winner)。
李佳枫相信每一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纵然发展的步伐节奏有别,但每一处用心的设计都可能成为变化的起点。保障性住宅让居者有其屋,社区图书馆点亮求知之路,公共设施筑牢生活保障网。建筑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壳,更应是温暖人心的家。当设计真正关注人的需求时,它就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让每一个社区都充满温度,都能拥有尊严与希望。